想让孩子分泌更多生长激素 这样的运动量才是最好的

最近我们一直在聊长个的话题 , 很多家长都知道了运动对促进身高增长的重要性 , 但运动得适度 , 运动量太小起不到作用 , 而运动过度也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 , 而且还会损伤到肌肉、关节、骨骼 , 尤其孩子的身体各器官系统尚未完全成熟 , 机能还不完善 , 运动过量带来的危害不可忽视 。 那么该让孩子运动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呢?今天我们就来具体聊聊这个话题 。
在《运动生理学》中提到一组实验 , 无运动基础者进行轻微运动和极量负荷运动时血浆GH(生长激素)水平均不升高 , 而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GH水平从8.1μg/L-1升至12.6μg/L-1 。
想让孩子分泌更多生长激素 这样的运动量才是最好的
文章图片
实验表明 , 中等强度的运动最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 。
实验还观察到 , 运动15~20分钟 , 生长激素分泌量明显上升;30分钟后 , 生长激素的分泌量就会逐渐达到高峰 , 而1小时后就开始下降 。
也就是说 , 想要孩子长高 , 并不是运动的越久越好 , 30分钟~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最为恰当 。
时间好判断 , 那中等强度又该如何判断呢?
在《运动医学名词》第一版中 , 对中等强度运动的定义是耗能是基础代谢3~6倍的运动 , 或强度范围接近于40%~60%的个人最大机能能力水平的运动 。 慢跑、上楼梯、坡路骑自行车、滑冰、打排球、登山、游泳等都属于这类运动 。
想让孩子分泌更多生长激素 这样的运动量才是最好的
文章图片
介绍一种简便的判断办法——运动后净增脉搏数百分比分级法 , 其计算公式是:

(运动后脉搏数-运动前脉搏数)÷运动前脉搏数×100% 。
运动后比运动前脉搏数的增加在41%~70%为中等运动强度 。
也可以通过观察来判断运动强度 , 人在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的感受是有点吃力 , 孩子此时会呼吸明显加快 , 出汗明显 , 可以说话 , 但稍显气短 。
如果运动中出现胸闷 , 呼吸急促 , 精神不振、大汗淋漓等现象 , 就是明显的运动过量导致 , 应该立即停止 。 当然 , 如果运动后身体有发热感、无汗、脉搏无任何变化或在2分钟内很快恢复 , 运动时还可以正常地说话、唱歌 , 说明运动量不足 , 也不会产生运动效果 。
想让孩子分泌更多生长激素 这样的运动量才是最好的】除了运动中观察 , 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 。
如果锻炼后 , 孩子晚上睡得很深 , 第二天精力旺盛、情绪饱满 , 没什么疲劳感 , 就说明运动量是合适的 。
想让孩子分泌更多生长激素 这样的运动量才是最好的
文章图片
如果孩子锻炼后虽然疲惫 , 但晚上睡不踏实 , 第二天浑身疲惫 , 精神萎靡 , 则说明运动量过了 。
而且锻炼一段时间后 , 孩子食欲增加了 , 身高和体重都增加较快 , 说明运动量适宜 。 如果孩子食欲不升反降 , 甚至出现厌食 , 则说明运动消耗的能量过多了 , 已经伤了气 , 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
我们有一学员的孩子就是这样 , 这个学员去年给她孩子报了一个武术班 , 本来是想提升孩子的体质 , 一开始一次课一个半小时 , 孩子也挺高兴 , 过了不到半年 , 这个机构就把一次课的时长拉为两个半小时 , 而且都是高强度的体能训练 , 那时孩子才7岁 , 每次上完课后累得连走路的力气都没了 , 晚上睡觉时 , 不是这疼就是那疼 , 总睡不踏实 , 第二天也无精打采的 。 这个学员一开始也觉得是运动大发了 , 但机构的老师一直强调运动对孩子体质增强的好处 , 孩子想要改善体质 , 就要坚持 , 要吃苦 , 于是她就鼓励孩子坚持去上课 , 直到后来孩子胃口越来越差 , 还连连生病 , 她才意识到确实运动量过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