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心理学故事告诉我们:给孩子立规矩,没有惩罚,就没有进步( 二 )


但是没过多久 , 规矩就执行不下去了 , 因为妈妈总是拖延:“再等5分钟!这一集(电视)马上就完 , 播广告的时候给你讲睡前故事 。 ”“今天是周末 , 睡一次懒觉也没什么 。 ”等等 。
奇奇见风使舵 , 和睡觉、起床有关的事只缠着妈妈 , 拒绝爸爸介入 , 原来立好的规矩就这样成了一张废纸 。
分析
规矩只能有一个标准
有这样一则寓言——
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 , 日出而作 , 日入而息 , 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 一个游客穿越森林 , 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石头上 , 被一只名叫“猛可”的猴子拾到了 。 聪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 , 于是它成了猴群中的明星 , 每只猴子都向猛可打听确切的时间 , 猴群的作息也由猛可来规划 。 猛可威望日隆 , 当上了猴王 。
猛可认为是手表给自己带来了好运 , 于是它每天在森林里寻找 , 希望能够拾到更多的手表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猛可又拥有了第二块、第三块手表 。 但麻烦接踵而至:每块手表显示的时间不同 , 猛可不能确定哪块手表走得最准 。 猴子们发现 , 每当它们来问时间时 , 猛可总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 。 猛可的威望陡降 , 猴群的作息规律也变得一塌糊涂 。
只有一块手表 , 可以知道时间;拥有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显示更准确的时间 , 反而会让人们失去信心 。 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 。
奇奇见风使舵 , 说明他感觉到了来自不同方向的风 , 即父母的双重标准 , 他当然会选择那个对自己最有利的标准来执行 。
策略
父母要建立统一战线
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 , 如果父母中有一方唱反调 , 孩子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 , 最后什么规矩也立不起来 。 只有当父母教育战线一致时 , 规矩才能有效地立起来 。
五个心理学故事告诉我们:给孩子立规矩,没有惩罚,就没有进步
文章图片
“潘多拉效应”的启示:单纯禁止 , 其实是在引诱犯禁
案例
不听话的民民
军人出身的于先生给5岁的儿子民民立了许多规矩 , 但民民没有成为守规矩的孩子 , 他仿佛故意跟爸爸对着干 , 专门做爸爸明令禁止的事 , 即使受到惩罚也不退缩 。
讽刺的是 , 爸爸没有限制他做的事 , 他反倒没兴趣去做 。
于先生不解:“这孩子5岁就进入逆反期了?”
分析
别小看孩子的好奇心
心理学将“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为“潘多拉效应”或“禁果效应” 。
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美女 , 她来到人间 , 身边带着宙斯给她的一个盒子 。 宙斯警告她 , 千万不要打开盒子 。 潘多拉生活得十分幸福 , 有一天 , 她实在忍不住好奇 , 打开了那个盒子 , 于是病痛、战争、灾害等祸端降临人间 , 人类的黄金时代宣告结束 。
给潘多拉盒子时 , 宙斯没有告诉她盒子里具体装着什么 , 只是简单地禁止 , 这无异于唤醒了潘多拉的好奇心 。
众所周知 , 孩子是最富有好奇心的 , 所以于先生的禁止不仅不利于建立规矩 , 反而是在引诱民民破坏规矩 。
策略
告诉孩子立规矩的缘由
心理学研究表明:探究未知事物是人类普遍的行为反应 , 是人在长期生物进化中形成的具有生物意义的稳定需要 。 有些事 , 家长越是不让做 , 孩子越是忍不住想去做 。
所以 ,
立规矩的时候 , 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立规矩的缘由 , 让孩子明白其中的对错 , 真正理解规矩 。
五个心理学故事告诉我们:给孩子立规矩,没有惩罚,就没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