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高功能自闭症和低功能自闭症?

曾听很多家长纠结这些问题:“孩子是发育迟缓 , 要比自闭症好点吧?”“阿斯伯格与自闭症有什么区别?”“高功能的孩子未来会不会好一些?”其实我们通过很多渠道有了解过自闭症、阿斯伯格、发育迟缓的定义、症状、诊断、干预方法 , 但学术报告看过后 , 依然会有些疑虑 , 在此 , 与各位家长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 。
如何区分高功能自闭症和低功能自闭症?
文章图片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
2013年5月 , 《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更新了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分类 , 将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不典型自闭症、以及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统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 , 即ASD) 。
也就是说 , 根据DSM-5 ,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 , 已经不再有高功能自闭症、阿斯伯格等诊断 , 而是统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 , 即“自闭症” , 这是由于他们普遍存在的一些共同特征 , 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 , 受限的、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 , 还有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等等 , 自闭症的一般说法有助于诊断和干预 。
《自闭症训练成功的关键六句话》中从核心症状——社交障碍的角度 , 对自闭症进行了程度划分:
重度基本无社会交往 , 完全处在自己的世界里面 。
中度即是被动的情况下有一定的社会交往 , 你要是不管他 , 他就一个人玩 , 但是你跟他一起 , 要求他跟你表达 , 这个孩子是会应答一些或者应答很多的 , 这种叫被动交流 。
轻度就是能够主动交流 , 但往往以自我中心 , 我们一看或者跟他交往一深入 , 就可以很明显的发现他的交往障碍所在 。
所谓的分度实际就是这样 。 但是不管什么度 , 都必须严重影响到孩子的社会交往、学习 , 影响到他的家庭功能 , 如果没有影响 , 就不能诊断自闭症 。
?重度自闭症
这一类的孩子早期症状较为明显 , 通常来讲完全处在自己的世界里 , 基本不与外界互动 , 基础的认知与理解水平也偏低 , 各方面的发育均与同龄孩子差距过大 , 比较容易被发现与诊断 。
重度自闭症的孩子因为认知、理解水平差 , 因此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较为缓慢 。 这一类的孩子经过高强度、密集性的干预可能会取得一定的进步 , 但进步的幅度较慢 , 家长需要花费的精力巨大 。
对于重度自闭症的孩子来说 , 他们的干预目标并非进入普通学校 , 而是应该将干预重点放在生活自理上 , 一方面减轻家庭照顾的难度 , 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可以基本满足独立生存的基础 。
?中度自闭症
中度自闭症的孩子症状表现虽不如重度自闭症那样明显 , 但可能是在某一两个方面发育落后较为明显 , 尤其是语言、社交方面 , 据小星了解 , 很多家长一开始都是因为孩子说话晚去医院检查的 。
中度自闭症的孩子可能不会发起主动的沟通 , 但是会有一些被动的交流 , 这一类的孩子认知、理解能力虽也偏低 , 但在经过高强度、有重点的干预之后 , 是很有可能取得明显的提升的 。
如何区分高功能自闭症和低功能自闭症?
文章图片
这时 , 家长的作用就非常关键了!一开始家长由于自身相关知识、技能不足所限 , 会直接将孩子送到专业的康复机构 , 但是孩子的进步绝不能仅仅依赖于康复机构!还需要我们家长积极与老师配合 , 合理增加孩子干预的强度与频率 , 争取在最佳干预年纪(3-6岁)尽可能提高孩子的能力 。
对于中度自闭症的孩子 , 如果早期放任不管 , 孩子能力可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倒退 , 因此应早发现 , 早干预!经过系统地、有效地干预 , 部分中度自闭症的孩子是能够进入幼儿园、普小学习、生活的 , 新闻不乏类似成功案例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