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陪孩子不越界,看风靡全球50年的父母培训教科书上怎么说

知乎上有个网友提了一个问题:她看了很多的育儿知识 。 有的专家说要让孩子独立自主 , 培养责任感 。 又有人说 , 要及时响应孩子 , 培养孩子安全感 。
她都不知道怎么做了 , 到底该怎么陪伴好孩子又不越界呢??
很多时候 , 妈妈们看了越多的育儿知识 , 越不知道该怎么办 。 其实 , 和孩子在一起安全感和责任感是可以同时培养的 。 跟大家分享一个前段时间我们家的小案例 。
孩子跟我说:“妈妈 , 坐我前面的同学把我的笔拿走了!他每次都偷我的东西!”
我看着他:“嗯 。 ”
他:“这个同学每次都喜欢拿别人的东西 。 ”
我:“哦?”
他:“我是知道了 , 这事必须告诉老师了 , 让老师找他家长来教育他 。 ”
我:“嗯 , 这样啊 。 ”
他:“我说过好几次了 , 他总是不听 , 还是要请老师的 。 ”
我:“好的 , 你自己决定 。 ”
在这个过程中 , 我并未进行任何的安慰或是建议 , 只是通过倾听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 。
因为我清楚一个事实:此时孩子感觉到生气、郁闷 , 是属于孩子的“问题” , 我只需要做好我自己协助、支持的角色 。
育儿中只要分清楚这是属于谁的“问题” , 谁的问题谁负责、谁处理 , 这就是不越界的处理原则 。
核心点是:谁拥有“问题” , 谁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权利 。
这也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在1962年创立的的戈登沟通模式 ,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 , 其中的父母效能课程已经在全球超过50个国家传播 , 戈登博士因此连续3年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
如何陪孩子不越界,看风靡全球50年的父母培训教科书上怎么说
文章图片
如何定义“问题”
我们说谁的“问题” , 不是指某人有缺点 , 有毛病 , 要改正 。 这里的“问题”指的是
谁拥有需求 , 谁拥有情绪 , 谁就拥有问题 。
本文重点给大家分享对“越界”影响特别大的两个问题区:“孩子拥有问题”、“父母拥有问题” 。
如果没搞清楚到底属于谁的问题 , 就会不知不觉越界 。
如何陪孩子不越界,看风靡全球50年的父母培训教科书上怎么说
文章图片
孩子拥有问题
在某个事件中 , 孩子有情绪或者需求上未满足的烦恼 , 而家长没有 。 此时就叫做“孩子拥有问题” 。
2.1孩子拥有问题的情境:
1、情境一、孩子跟小伙伴闹矛盾 , 孩子很委屈的回来告诉你 。
越界做法:告诉孩子“同学间要团结友爱”、“多大点事别不高兴了” , 或者直接找对方家长 。
不越界做法:倾听孩子 , 告诉孩子“看到你因此特别委屈”
2、情境二:孩子要买玩具 , 你不买 , 孩子哭闹打滚 。
越界做法:告诉孩子“家里都有了 , 还要买 , 真浪费”、“一会我们看到更好的再买” 。
不越界做法:倾听孩子 , 告诉孩子“我看到你被拒绝感觉很失落” 。
3、情境三、孩子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不服气
越界做法:跟孩子说“谁让你那么慢”、“你以后早起5分钟就不会迟到了” 。
倾不越界做法:听孩子 , 告诉孩子“被老师批评了一定很难过” 。
丹尼尔在《全脑教养法》中讲到 , 孩子的大脑分为上层脑和下层脑 , 其中上层脑负责思考、理智 , 下层脑负责情绪 。 只有当下层脑停止触发后 , 上层脑才能开始工作 。
使用倾听技巧就可以帮助孩子的下层脑冷静 , 从而重启上层脑 。
如何陪孩子不越界,看风靡全球50年的父母培训教科书上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