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导读:只如同大多数习惯一样 , 时间观念的养成与小朋友的发展密不可分 , 并有其阶段性的目标 , 家长应善用孩子所能理解的事物 , 将时间观念带进生活中 。
现在 , 就让我们来看看时间观念的启蒙 , 该如何按照孩子的年龄及发展来进行:
2岁前以活动区分时间的段落性
出生没多久的宝宝 , 一切依照生理本能来表现 , 如饿了就知道要喝奶 , 想睡的时候就睡 , 时间的概念相当混乱 。在这个阶段 , 不需要刻意要去调整他的作息 , 尽量以满足孩子的需求为主 。
到一岁左右 , 孩子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 , 活动的时间逐渐增长 , 生活中不再只有吃、睡 , 还多了玩耍、活动的时间 。这时家长可以开始着手调整他的作息 , 如约略固定白天玩耍、睡午觉的时间 , 晚上则陪着他进行较为静态的活动 , 作为睡眠前的预告 , 让孩子知道大概在什么时间要做什么 , 直至他能自然而然地遵循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而有了规律作息后 , 相信对日后学习、人际关系会更有帮助 , 爸爸妈妈也不用因他作息颠倒而整日操烦 。在两岁前 , 孩子都是活在当下的 , 大部份的学习都来自具体的经验 , 不建议进行抽象认知 。家长若想教他分清白天、夜晚 , 可带着他看看屋外的天候或是影像资料 , 分析两者的不同 , 来告诉他时间的变化与当中该做的事情 。
2~3岁:以顺序概念延伸至时间流逝
每当小朋友要找爸爸妈妈时 , 家长如手边正在进行其他的事情 , 常对孩子说“等一下” , 却发现孩子仍旧在追问哭闹 , 手忙脚乱之余 , 不免有些心烦 。其实这是因为孩子尚不具备时间流逝的概念 , 他不了解“等一下”到底是要多久 , 只会觉得父母不理解他的要求 , 所以频频想要吸引父母的注意 。
2~2.5岁的孩子已有“唱数”的能力 , 父母可利用数字的顺序 , 来延伸他对时间流逝的感受 。举例来说 , 在玩躲猫猫时 , 请他数到20再睁开眼睛 , 让他了解时间如何在1、2、3……当中经过 。随着孩子能力逐渐增强 , 配合前期作息的养成 , 孩子会感觉到时间其实就是由一段、一段的事情所组成 , 且在进行这些事物中流逝 , 不再只是做了当下的事情后 , 不知道接下来要干嘛 。

如何教育孩子没大没小
如何教孩子做事有条理?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