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互联网人的分水岭( 三 )


当下最担心的肯定是事业上的目标怎么完成,Q3的业绩,之前设想的100万会员,怎么把业务规模变得更大等等 。
但很多焦虑都是隐形的 。
我现在还没结婚,有时间精力去拼事业 。其实是在代偿好多东西,没有恋爱,没有孩子,这些东西如果我想有的话,还得在未来几年重新找回来 。有的时候这种情绪隐隐作用于我的生活之中 。
人永远会跟别人比,就算我再厉害,也逃不出跟身边好榜样去比较的魔咒 。而且现在信息时代如此发达,我们总能看到太多优秀的人 。
以及在波动的经济周期中如何保证自己不会滑下去 。
二十七八岁的时候,我在给国企做咨询,晚上基本没事,就天天晚上约人出去玩,但我其实不太喜欢那些东西 。
现在工作晚上回去基本上都12点了,每天回家趴在床上看看电视剧、刷刷B站,打一会游戏,周末做个饭,偶尔约个人买点东西 。我还是比较宅,觉得这就是我的生活了 。
我其实不把超时工作称之为加班,这两个字说明,你不太认可这件事 。我的目标反正定在那里,努力去完成就好了 。
互联网公司所有东西都是数字化,代表着你可以把数据带入模型算完之后,进入下一步策略 。这导致了互联网公司节奏变快 。
【35岁,互联网人的分水岭】而且互联网是实时反馈,及时调整的工作 。这就要求承担工作的人,足够的开放,快速适应新的事物 。一旦觉得自己错了,马上就得改,而不是证明错了,但你依旧不改 。
现在进化成24小时不眠夜的社会,大量你在家的时间也要思考一些事情或者干点活 。到了35岁你还能带领大团队打仗,那么肯定会被留下的 。
那些35岁被裁员,我觉得基本上都是在划水的人 。大厂这样的人特别多,拿着大厂的资源搞事情搂小钱,主要精力都放在房贷孩子身上 。当经济周期波谷到来时,老板选择淘汰人,从效能最高往下排,最后几个人一看就是负的,被裁员也无话可说 。
而且一个身在高位的人,下边带着几十号人,如果你自己频率很低,会把整个团队的气势拉下来,在互联网这种高速迭代的环境下,他马上就会掉队 。
我想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越来越值钱,互联网也一样 。
很多人30岁之前就所有成就,更多是因为运气,那些影响你失败的变量还没出现,所以很顺利 。这并不是因为自己有多明智,之前跟着老大干出来的经验,可能你换一个环境就行不通了 。
最重要的是你像不像达里欧说的那样足够open 。
努力的人,在各行各业都永远不会被甩走 。
那些40岁升不上去的人,出路在哪儿?
罗奇
42岁 传统消费行业纸媒主任
从上一家公司离职后,我待业了一年 。我之前是媒体人,后边去了互联网公司做PR 。在重新写简历的时候,总结之前几年做的事,挺像那么回事,挺有能力的 。
一开始我还挺有自信,自己去投了很多公司,但这一年我也没有收到任何回音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那么好,但是其实还是和年龄有很大关系 。
而那些年轻人,可能没有那些牛逼的案例,但是他们就是能接到大厂的offer,这就是现实 。
有一个89年的朋友,去面试某大厂PR,一开始面试官就嫌弃他年龄大了,89年都得特批 。这件事给我印象特别深刻,我一个40+的70后,在互联网已经是老古董了 。
而且像我这个岁数,要找的不是一个基础岗位,至少也是中层吧 。后来我把自己条件放低,就算是基层我也愿意,因为互联网PR是我喜欢做的,却发现依旧找不到 。
朋友帮我推荐了一些岗位,我也去面了 。但是这时候,就会感觉到有些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