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为什么火了?

当钱阿姨又来给人拉红线,《以家人之名》里的李海潮和凌和平正式宣告:家里没有女人也能行 。“两个爹爹三个娃”的重组家庭,更完成了中年耽美在小荧幕上想都不敢想的正大光明 。
现在看来,这就是今年的“夏季限定”了吧 。不是耽改,胜似耽改 。“妈妈”李海潮,经营小面馆,每天在饭桌上絮絮叨叨;“爸爸”凌和平,是整天不着家的警察,训孩子就像审犯人 。一个是相亲对象跑了,一个是结发妻子抛家,两个男人与两个家庭的“缘分”,着实有点妙不可言 。
不管是擦边球,还是有意指涉,《以家人之名》的叙事脉络不妨总结为:一方面,着力剔除女性角色,以构建男性家庭梦乐园 。另一方面,又刻意“女化”男性角色,完成对传统家庭剧经典设定的回归 。
更神奇的是,剧里剧外大家都对“女化”泰然处之 。那台词,没读过几本原耽都念不自然 。凌和平催李海潮:“大姐,你看看现在几点了” 。又在李海潮女儿尖尖(谭松韵饰)面前问:“你爸爸像不像家里的‘妈妈’?”尖尖会心一笑点头称是 。
上一代的性别转化,在家庭的下一代也有迹可循 。李尖尖和两个异父异母的哥哥,相处起来缺乏边界感 。不光白天打架比哥哥还猛,夜里还要赖在哥哥床上不走 。而当快要“三十而已”的谭松韵,对着哥哥爸爸喊“我来例假啦”的时候,硬糖君和钱阿姨都觉得“有点迟” 。
通过“重组”来塑造热热闹闹的理想家庭,上一个经典案例是《家有儿女》 。当爸爸妈妈变成了两个爸爸,我们必须承认,家庭氛围真轻松不少 。
再怎么强调政治正确也好,现实中女性确实因为对家庭生活的过多参与而留下了过多“瑕疵” 。投射在影视剧中,不是努力拽着娃一起“阶层跃迁”,就是焦虑到更年期提前的“虎妈”,再不就催婚催育,总归没有“爸爸”那么理解包容 。
【《以家人之名》为什么火了?】但不管走哪种路线,家庭剧仍然是最容易成为大众爆款的品类,并且越来越呈现出在年轻群体的强大号召力 。
在中老年那里有收视基本盘,在年轻人这里有网络讨论度,家庭剧岂不立于不败之地?但年轻人对家庭剧又有自己独特的情感需求和价值需求,高开低走口碑砸穿的家庭剧着实不少 。从《以家人之名》或许我们可以提前总结一条新“铁律”:专心亲情,别瞎搞对象?
男男婚后,现实主义耽美
给《蜗居》配过旁白,和海清在《双面胶》搭过夫妻的涂松岩,算是家庭剧的常客了 。这次演起《以家人之名》的李海潮,不仅驾轻就熟,就连微表情也很有慈爱光辉 。
李海潮的思维是细腻的,情感是偏女性化的 。凌霄(宋威龙饰)一家刚搬来,得知其失去妹妹的不幸后,他嘱咐女儿尖尖不要提起人家的伤心事;子秋(张新成饰)和尖尖闹矛盾,他一面安抚子秋情绪一面告诉他哥哥要包容妹妹 。
虽然另一个爸爸凌和平给了生活费,但李海潮的人生几乎是“丧偶式育儿” 。凌和平早出晚归,对几个孩子大大咧咧 。而李海潮张罗面馆,操持家务,关心孩子,以一己之力撑起了他们温馨的童年 。
家庭的成色,看饭桌就知道 。剧中的方桌,有李海潮给孩子们做的糖醋排骨面,有十几年如一日的厨房炊烟 。如果把这个角色置换为含辛茹苦的妈妈,应该也毫无违和感 。
李海潮的“女化”,并非对女性气质的矮化,反而是对女性在传统家庭中重要地位的另一种确证 。钱阿姨说家里没有女人不行,其实话只说了一半 。在中国式家庭中,可以没有女性,但不可以没有女性化的角色与情感输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