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为何不先灭大辽收幽云,赵匡胤先南后北的战略到底是对还是错( 二 )


这种观点,是比较接近于历史实情的 。如若不然,以宋太祖之英明、赵普之睿智,又怎会将其奉为圭臬?
综上所述,先南后北也好,先北后南也罢,其实都有其理论依据作为支撑 。但是,这两种论调都误解了宋太祖的真实意图 。宋太祖心中的“北”,仅仅是指北汉,而并非辽国 。
这么说有依据吗?
03
没想那么多
宋太祖虽有削平割据、一统天下的壮志,但在他的筹划中,至少是在他死前的筹划中,还真就没有把辽国作为目标,因为他压根就没想和辽国兵戎相见 。
第一,“雪夜定策”时,北伐辽国并不在宋太祖和赵普的规划里 。前文有述,宋太祖、赵普议定的是先取巴蜀,次及江南、广南,最后河东(即山西,代指北汉),没有任何对辽国用兵的念头 。
第二,宋太祖曾拒绝采纳部下提出的伐辽计划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乾德元年(963年),龙捷军校王明曾向太祖献排兵布阵的战图,请求出兵幽云,但太祖并未同意 。不过,为了不给将士的进取之心泼冷水,他对王明还是大大褒奖了一番,并赐予锦袍、玉带、银器 。当时辽国在位的,正是酗酒荒政的辽穆宗,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可即便如此,宋太祖仍无心伐辽,可见辽国并不是他的菜 。
第三,宋太祖曾就幽云问题咨询过他的首席谋士赵普 。赵普问,收复幽云,何人为将?太祖说曹翰可以 。赵普又问,收复之后,何人守之?太祖说,曹翰既能取之,则能守之 。赵普再问,曹翰之后,谁又能守?太祖默然良久,对赵普说,还是你想的对,看来幽云并不是我们应当考虑的 。
综合种种史料记载,至少在宋太祖死前,他的“先南后北”策略中没有收复幽云的计划,更没有与辽国开战的打算 。

北宋为何不先灭大辽收幽云,赵匡胤先南后北的战略到底是对还是错

文章插图
04
和平解决问题
那么,宋太祖知不知道幽云十六州在国防上对于宋朝的重要意义?知道是肯定的,这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的事 。但是他认为,自石敬瑭割幽云以来,辽国经过多年经营,在幽云的势力已经根深蒂固,骤然攻取毫无胜算 。况且宋不攻辽,辽也不敢轻易向宋这个庞然大物下手,因此双方之间其实并没有非要开打的理由 。但相比于辽,倒是南唐、后蜀等政权才是宋的“肘腋之患” 。对于一项秉承“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理念的宋太祖来说,收拾南方政权的动力要绝对远远高过收取幽云 。
针对辽国已在幽云站稳脚跟和宋辽之间力量均势、谁也不能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宋太祖针对幽云问题提出了和平解决的方案 。他在首都开封设立封桩库,将每年的财政盈余存进去,不过存的不是金银,而是彩绢 。宋太祖计划存够五百万匹彩绢时就和辽国谈判,用这笔钱把幽云十六州赎回来 。如果辽国不答应,那就用这笔钱招募勇士、充当军饷,为日后对辽开战做准备 。
当然,这一计划随着后来宋太宗突然驾崩而告吹 。但不管怎样,可以看出,宋太祖对付辽国、解决幽云问题的首选是花钱赎买而不是诉诸武力 。宋太祖作为马上天子,深知战胜辽军之不易,因而没有像对付其余割据政权那样直接用拳头说话,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他其实并没有直接与辽国开战的计划 。
现在,我们可以下结论了 。“先南后北”战略,是宋太祖君臣综合考虑了各方力量对比和当时天下大势后提出的一个切实可行的统一战略,而宋朝正是因为贯彻了这一战略,才得以顺利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纷争的局面 。而对于北方威胁最大的辽国及幽云十六州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他则寄希望于用和平手段予以解决 。对于哪个是当务之急,哪个该徐图进取,宋太祖把握得相当到位 。如果说这一策略真的有什么不妥或者失误之处的话,只能说上天没能让他多活一些时日,以便其将自己亲手制定的计划执行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