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高度警戒”,地图业务的中场战事( 二 )


虽然在2019年,滴滴外卖黯然收场,仅仅10个月,整个滴滴外卖的业务都陷入了关停之中 。但从中,我们仍然能管窥滴滴在本地生活领域的野心 。
此次滴滴推出地图,更是滴滴高调向高德、百度等地图软件宣战:“彼可取而代之 。”
可以看到,滴滴等打车软件和高德等地图软件已经在不断扩展边界的过程中,走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局面——遭遇战一触即发 。
当然,滴滴推出地图,不止是向高德和百度宣战这么简单,还有别的考量:和滴滴的自动驾驶等业务形成联动 。
早在2017年,滴滴出行就成立了一家地图公司,并申请了一个在业内分量极大的甲级测绘资质 。有了这项资质,意味着获得了导航地图采集生产的许可——其和汽车强相关 。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公示,滴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提交了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的甲级测绘资质申请,审查意见已经在2017年10月30日完成公示 。随后的10个工作日内,滴图科技就可以获得测绘资质证书 。
滴图科技成立于2016年02月25日,是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滴图科技的注册资金为500万人民币,公司法人代表是滴滴打车的联合创始人&CTO张博 。
为什么滴滴这么早就已经在布局地图,助力自动驾驶?诚然,滴滴自动驾驶作为世界上唯一拥有千亿公里数据的自动驾驶公司,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据:滴滴日均订单为数千万单,每年可以提供近1千亿公里的场景 。
然而,现实路况永远更为复杂,滴滴如果不自己推出地图,在自动驾驶上要依赖高德等,向其购买更长尾的数据 。如果自动驾驶想在未来投入使用,那么一个精准、高度发达的地图和在此之上的导航不可或缺 。
而滴滴地图的推出,是“一鱼两吃”:不仅制衡高德等软件,也能为自动驾驶保驾护航 。
所以说,滴滴已经通过纵向深挖自动驾驶领域的细分需求,开始撬动的横向的产业链布局,并有可能在未来与地图形成协同:多个业务如果配合得好,很可能相互赋能,扩大未来的想象空间,形成1+1>2的效果 。
不止是自动驾驶:滴滴地图作为一个可以给各项业务支持的底层技术,后续在外卖等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也会大大增强滴滴的自主性,继续扩展边界 。
除了这些考量,地图行业本身的前景也充满诱惑:具有激烈的竞争,同时又给了玩家充分的想象力 。
02 地图行业大变局:激烈的竞争和想象力并存
事实上,2019年以来,过去更倾向“闷头干大事儿”的地图开始频频对外“秀肌肉”,竞争更加白热化,同时,新玩家也不断入局 。
为什么地图会在这两年成为一个香饽饽?
首先,地图产品比较特殊,它有着极强的工具属性和高用户粘性,并且用户的依赖性非常强,是一个重要的流量入口 。据艾媒咨询的数据,预计2020年中国手机地图用户规模会达到7.68亿 。
对于滴滴这种出行平台来说,“按下葫芦浮起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出行领域的常态,所以一直有后来者不断入场 。这对于业务单一的平台而言无疑是进一步拉长盈利预期 。所以,找到新的增长点,占据别人没发现的流量洼地,从而形成护城河成为当务之急 。
其次,地图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可能性,也给了玩家充分的想象力 。
在前几年时间里,地图被认为是移动互联网入口,于是大家纷纷把它作为入口产品来对待,阿里、百度、腾讯也在这时开始发力 。但随后大家发现,O2O浪潮来了之后,地图纷纷上马本地生活服务,企图在本地生活这块撕开一个口子 。
更重要的是,地图虽然本身只是一个工具,也没有多少商业化的空间,然而地图的战略价值非常大,拥有无限潜能,涉及无人车、自动驾驶、车联网等等 。2019年以来,高德、百度等巨头的动作,某种意义上就体现了对地图可能性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