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高度警戒”,地图业务的中场战事

滴滴推出了地图业务——高德和百度背后起了一阵凉意 。
据报道,滴滴6.0版本中,滴滴推出了地图和基于地图的导航业务,目前在深圳、成都等城市上线,还没有推广到全国 。
在此前,滴滴导航功能一直内置于司机端,但没有对外开放 。
如今,在成都打开滴滴,可以看到,“导航”栏目的左下角,“滴滴地图”的字样显著,取代了原来滴滴的“御用软件”高德 。
体验发现,目前,滴滴地图的很多功能与高德相差不大:同样可以探路、规划导航路线等等,甚至地图色调和外观也大同小异 。
然而,很多细节上,滴滴暂时没有高德地图用户体验好 。比如,滴滴导航街道数量没有高德多,在导航线路解释上也不如高德细致入微 。
而据相关报道,“滴滴地图”日后可能推出独立的App:这意味着滴滴地图在精细度上很可能更进一步,也不排除继续推出目前没有的步行导航等功能的可能 。
梳理分析后不难发现,滴滴推出地图目的不外乎是两点:狙击高德地图,助力自动驾驶 。
01 滴滴为什么推出地图
事实上,滴滴这种打车软件和高德、百度这种地图软件,本是上下游的关系:地图软件给打车软件提供底层技术的支持 。然而 。近几年,彼此都不甘心被对方分走一半羹,二者都跃跃欲试,不断扩展自己的边界,并蚕食对方的领域 。
首先,做地图的软件正企图在本地生活这块撕开一个口子 。
拿地图行业的巨头高德来说,高德正从传统的地图商转型为出行平台 。
高德从18年升级为一站式全域出行服务平台后,19年继续加码,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出行服务是“高德地图19年的1号工程 。”
而18年9月,高德地图联合国内27家网约车平台共同推出“敢坐敢赔”,本质在于强化其出行平台的属性和定位 。虽然强调和滴滴仍然是合作关系,但在滴滴并没有出现在这份名单中,换句话说,虽然明面上并没有说,但高德滴滴实质在当时已经开战 。
高德希望在运力上和滴滴一战,将地图变成打车软件,一方面是先发优势,另外一方面也是基于阿里战略的考虑——阿里虽然投资快的,但最终失去了滴滴,随后又投资了T3,但仍然缺乏一个在出行方面有分量的牌 。
总结就是高德以流量入口作为定位,然后再深度绑定阿里,在不同场景下做转化 。
而滴滴等出行软件也不甘示弱:开始加码全出行服务,开发全出行功能,向上游,也就是地图APP可以提供的服务渗透 。
滴滴不断推出公交业务就是最好的一个信号 。比如近期,滴滴和南通公交合作,推出了在滴滴上预约公交车的模式:
打开“滴滴出行APP-公交-动态公交”或“滴滴动态公交”微信小程序,输入目的地,确认行程信息,点击“确认”发起预约,拼成后,支付成功即完成预约 。
而在此之前,滴滴就上线了公交换乘查询 。再往前的2018年,滴滴在南京、青岛等地和公交公司合作,推出滴滴公交——可以通过软件预约公交 。
除了地图业务,滴滴还在租车、买车业务上继续加码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滴滴出行推出“买车服务”,合并了原有的租车服务 。用户只需点击在APP首页上方导航栏中的“租\买车”即可进入购车界面 。目前,已经在杭州、三亚、海口等十多个城市开始试点 。
可以看到,滴滴不甘心只做一个打车软件,而是想从打车软件扩展到“全出行”,包揽用户出行方方面面的需求:正如今年4月,滴滴CEO程维提出的0188战略中,其中的一个“8”意味着在国内全出行渗透8% 。
而高德、百度一直虎视眈眈的本地生活领域,滴滴也同样想分一杯羹:2018年3月6日,滴滴外卖宣布首批上线无锡、南京、长沙、福州、济南、宁波、温州、成都和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