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个“人见人爱”的父母


如何做个“人见人爱”的父母

文章插图
新生命的降临 , 父母们除了欣喜之余 , 养育孩子的压力也会时刻伴随着他们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 如何建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联系 , 是小编要讨论的重点 。文中所列出的十个建议 , 希望能帮助新爸妈们 , 做人见人爱的父母 。
一、给孩子温暖、充满关怀的照顾
照顾者给予孩子温暖和及时的回应时 , 孩子会对照顾者产生安全感与稳固感 , 专家将这种强烈的关系称为“稳固的依附关系” , 这是亲子关系的基础 。
诸如一些“爱的表现” , 抚触、轻摇、说话、微笑与歌唱等等 , 会影响幼儿脑部网路的构成 , 有益于奠定孩子未来的思想与行为 。
二、及时回应孩子发出的信息
当孩子无法用言语来沟通他的心情、喜好或需求时 , 会借助一些信号 , 例如声音、动作、表情及目光的接触等 , 父母们需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 , 不论孩子生气或快乐 , 都要及时回应 。
三、跟孩子说话、为他阅读、唱歌
语言可以刺激孩子的脑部 , 帮助发育 , 语言能力也因此得以发展 。父母们平时多跟孩子说话、将生活中的点滴编成故事讲述、唱歌 , 可以为孩子日后的学习兴趣 , 奠下深厚的基础 。
四、帮助孩子了解自我
孩子的自我价值观 , 来自于父母对他的反应所作出的态度 。当孩子逐渐学会适应日常生活时 , 会对自己感到满意 , 特别是当父母用明确的称赞来加以肯定时 , 孩子会察觉他的行动与你的反应之间有所关联 。因此 , 对于来自孩子的各种讯号 , 能够敏锐反应的父母 , 他们的孩子会有比较正面的自我价值观 。
五、纪律是教育的难点 , 也是成长的契机
孩子日渐成长 , 也越来越能多方探索、发现与实验 。孩子探索的世界越大 , 越需要有所限制 , 需要父母持续而关爱的督导 。帮助孩子学会用语言来表达感受 , 要让他明白 , 你不喜欢他的某种行为 , 但你仍深爱着他 。对孩子解释各种行为的规则与后果 , 让他学到纪律背后的理由 。还要让他了解 , 他的行为如何影响到别人 。
六、建立生活习惯与仪式
孩子知道午睡时间到了 , 因为妈妈像往常一样 , 唱了一首歌 , 然后把窗帘拉上 。而当幼儿园老师拿来果汁和饼干的时候 , 孩子也会晓得 , 爸爸就要来接他回家了 。
通过愉快的感觉建立起来的生活习惯与仪式 , 能让孩子感到安心 。正面的经验一再重复 , 不仅带来安全感 , 也帮助孩子习惯与了解周遭环境 。
七、在安全范围之内 , 鼓励孩子探索与玩耍
随着孩子学会爬与走 , 他会开始探索父母之外的世界 。父母应该加以鼓励 , 而且要在孩子回头寻求安全感时 , 表现出接受的态度 , 让孩子与同龄、不同龄的小朋友互动 , 进行人际关系的探索 , 但是要帮助他们解决冲突 。同时 , 多多鼓励玩耍 , 因为玩耍也是重要的学习经验 。
八、慎选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不能教孩子学习语言 , 也无法让他学会沟通 。研究显示 , 在学校学习状况最好的孩子 , 父母通常会限制他们看电视的时间 , 而且对于孩子观看的节目也有选择 。不要让电视成为孩子的保姆 。让孩子有选择性地看电视 , 而且留意他的观看习惯 。尽可能与孩子一起观看 , 同时一起讨论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