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货币政策怎么走?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 不排除降准的可能

_原题为:四季度货币政策怎么走?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
摘要【四季度货币政策怎么走?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 不排除降准的可能】相比于二季度例会,本次例会在一些细节表述上做了微调 。比如,有关货币政策更强调精准性、时效性,而不是逆周期调节 。二季度的表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针对性和逆周期调节的要求;而三季度的表述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精准性和时效性 。(第一财经日报)
9月28日,央行官网发布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三季度例会内容,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并提出下一步经济金融政策方向 。
相比于二季度例会,本次例会在一些细节表述上做了微调 。比如,有关货币政策更强调精准性、时效性,而不是逆周期调节 。二季度的表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针对性和逆周期调节的要求;而三季度的表述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精准性和时效性 。
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宏观经济景气度在二季度“V”字形反转的基础上持续上升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四季度中国经济将进入复苏平台期,预计增速高于三季度 。但经济金融领域存在的诸多风险点仍然值得特别关注,比如国内逆周期调节政策效应衰减、高杠杆风险、银行贷款和债券违约等信用风险 。需提前关注和应对经济金融领域存在的多种风险,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取得动态平衡 。
不排除降准的可能
有关货币政策的表述,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随着经济逐步复苏企稳,货币政策也将相应有所调整 。
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精准性和时效性,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金融风险有效防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提升 。
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继续用好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落实好两项直达实体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普惠小微贷款应延尽延,切实提高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发放比例 。
今年以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较大,8月末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分别为10.4%、13.3%,分别较2019年末增加1.7、2.6个百分点 。
9月28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下称《报告》)认为,在这个(货币政策调整)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好政策调整的节奏,确保流动性总量、利率变化及政府支出与经济复苏阶段相匹配 。一是坚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强化资金投放精准性;二是继续推动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工作,切实降低财务成本;三是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基调,强化用途监管,严控资金流向 。
《报告》指出,当前经济尚未复苏至疫情前水平,需要货币政策继续发力,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包括结构性降准、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等,增强企业融资可得性,尤其是对中小金融企业和特定目标企业的资金供给 。此外,严控资金流向,做好用途管理,确保资金进入实际生产领域,防范资金脱实向虚引发金融风险,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长期均衡 。
截至9月25日,10月公开市场有8600亿元资金到期,其中逆回购到期58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20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8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