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鉴定,难得好文

磁州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有两点:其一是白地黑褐彩绘 , 把传统的书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结合在一起;其二是把诗词、谚语、警句和文学作品作为纹饰 , 这是很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 。现藏于广州博物馆的北宋磁州窑“枕赋”铭长方形枕 ,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元磁州窑白地赫彩西游记方型枕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

谈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鉴定,难得好文

文章插图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
磁州窑主要采用匣钵叠烧法、钵型盆对口套烧法、盘形支圈覆烧法 , 窑柱、三足垫饼配合裸烧法等 。其中 , 覆烧法是师承定窑 。而钵型盆对口套烧法则是磁州窑在不断的烧制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装烧方法 , 将叠置碗、盘等小型陶瓷器物放入一个钵型盆内 , 而后在上面对扣一只倒置钵型盆 , 两只钵型盆对扣弥合形成匣钵 , 这是一种经济又可保证质量的装烧方法 。
明代彭城磁州窑仍保持着相当大的产量 , 并在彭城设置了官窑 , 在磁州南关设立了存放官家酒坛的仓库——“官坛厂” , 以备顺滏阳河舟运入京 。彭城作为磁州窑的中 心 , 也随之而成为北方瓷都 。
谈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鉴定,难得好文

文章插图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
磁州窑最典型的白地黑花装饰数量最多 , 绘制得最精美、图案最丰富;在总体的器物中 , 带装饰的器物比重在这个时期最 高;观台窑最精美的黑剔花在这个时期出现 , 其它生动、精美的装饰如白地绘划花等也以这时最为流行 。四、纹饰图案丰富多彩 , 突破了以花草类图案为主的格局 , 福寿题材、书法、山水、人物和动物题材的图案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
磁州窑作为开放性的民窑 , 不仅广学天下民窑技艺 , 而且将自己的风格、特色广为传播 , 影响深远 。磁州窑技艺的传播主要有三类方式:一是随着磁州窑瓷器远销各地市场 , 被各地窑场获得并进而模仿 。这是主要传播渠道 , 也是各地许多窑口在器型、纹饰风格与磁州窑似曾相识的主要原因 。二是各地窑场派人来取经学习交流 。从本文上一节讲述可知 , 磁州窑向来不保守 , 自己风格形成也是从别的窑口学到的经验 , 更何况 , 磁州窑在大部分岁月里 , 本来就是一个松散的集合体 , 一个窑场消失、另一个窑场又兴起 , 如此生生不息 , 在学习交流中生存 。三是因磁州窑窑工跳槽或外迁而导致的技艺传播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在金末元初 , 因战乱惨烈 , 磁州窑所在的北方民不聊生 , 出现各窑大量窑工南迁现象 , 相当一部分窑工迁到江西吉州、景德镇 , 为景德镇陶瓷业发展作出过特殊贡献 。这个时期磁州窑正处在繁荣期 , 南迁窑工中必定有大量磁州窑窑工 。
谈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鉴定,难得好文

文章插图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
【谈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鉴定,难得好文】在清代 , 磁州窑彭城窑仍生产白釉黑花器物 , 早已没有创新 , 只是因循旧制生产而已 。甚至在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 传统风格已荡然无存 , 黑白画彩绘只是在碗中画几笔 , 有的索性不画 , 这种现象和磁州窑青花的出现有着密切的联系 。另外在清朝末年 , 由于国家遭受动乱 , 制瓷业也受到极大打击 , 磁州窑只能勉强地生产一些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