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汝瓷 如何传承文明承载风华

裹足满釉支烧是汝窑瓷器的特征之一,也是汝窑工匠伟大的工艺创新,因支钉痕排列规范,痕迹似芝麻状,器底满釉,使器物更加美观大方,且放置在高 档木制家具上不会造成摩擦的痕迹,更适用于宫廷、贵 族的摆设之用 。

探索汝瓷 如何传承文明承载风华

文章插图
文献记载汝窑用玛瑙作釉的原料,其实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釉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 。因此,玛瑙的加入对釉的性质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只能说明烧造宫廷用瓷之不惜工本 。“冰裂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是鉴别真假汝窑瓷器的重要依据 。
喜爱汝窑瓷器的朋友,如果经常用放大镜看瓷器,会看到釉内十分漂亮,有密集重叠的光球光团,光团内有一小光核 。这是釉内由玛瑙沫被光照后所产生的光学物理现象,这些球状体是大小不同的、统一的标准圆,无一例外 。现代人研究应加上随光变化的光学效应,这种光学效应与釉内大量玛瑙沫折射有关 。
探索汝瓷 如何传承文明承载风华

文章插图
任何一件瓷器都是由两大部分组成,那就是瓷胎和釉面,我们常见的瓷胎多为白色,而汝窑的瓷胎却与众不同 。汝窑的胚体事实上它是需要有一定的含铁量,陶土,是从田里挖出来的,大概含有3%左右的氧化铁,需要氧化铁在胚体里面让表面的釉药形成一种比较深沉的颜色,透过还原烧的方式,能够让釉药产生一种更蓝的色调,所以我们需要陶土的撮合 。像瓷土,烧制出来的青瓷颜色就比较浅一点,没有深沉的感觉,透明度也比较高一点,像这样的瓷土我们要让它有层次不一样的色泽的话,就必须要加入部分的陶土,甚至最多要加入60%~70%,所以瓷土在汝器的胚体作用里面,一般来说是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对发色帮助不如陶土对发色的帮助大 。以灰色调为主的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都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 。
汝窑采用的是高铝低硅的汝州地域性胎土,为了防止烧制时胎体中的铁斑溢出,胎土要经过反复淘洗,纯矿物釉,支钉满釉烧制,一匣钵一器装烧,二次烧制,在恰当的还原气氛中烧成,釉面呈独有的天青色 。冷暖适中,优雅和谐 。汝瓷的珍贵还在于它在每一个细节的处理上都无不穷尽工艺之极:圈足的修法微微外撇,恰到好处的弧度,没有一丝赘饰 。玲珑有致细如芝麻粒的支钉,没有多余的粘边,没有影响釉面的火石红,玻化临界点的精确控温,精工细作,一丝不苟,这些唯有汝窑才能做到 。
探索汝瓷 如何传承文明承载风华

文章插图
汝瓷釉下还零散浮有稀疏气泡以消贼光,且在光照下气泡若隐若现,恍如银海晨星,神妙无比,古人对此特征称为“寥若晨星” 。而源于汝瓷釉汁布有沙眼,其器表常显露鱼子、蟹爪及芝麻花纹样,故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似玉、非玉而胜似玉”之赞,釉质甚是精妙 。再一特点是,汝瓷在烧制时,源于器形较小、重量较轻,因而所用支钉细小,故其虽满釉烧制但烧痕状似芝麻,俗称“芝麻钉” 。行家综其特色,将汝瓷特征概括为 “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可谓一语中的 。汝窑原为本地财主的民窑,至北宋晚期才开始奉旨取代定窑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不过,由于其胎体质地不致细密,疏松的有些像陶,使得胎体的强度不够坚挺,手感亦轻,缺乏庄重沉稳之大气,故兴盛一时后,遂又因自身的缺陷被朝廷淘汰 。其作为一贡御瓷种的时间约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前后算起来也不过二十余年,故作品不多,传世也极少,这便尤显得稀有珍贵 。宋、元、明、清以来,虽官府和民间多有仿制,但鲜见可与北宋贡御汝瓷比美的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