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大片远去了,有人怀念,无人继承?

2020版《花木兰》正片流出后 , 在国内瞬间掀起争议 , 直到今天 , 影片的豆瓣评分依然没有破5 。
苍白的剧情尚可用合家欢、动画改编来解释 , 花木兰的单人打斗也算发挥了刘亦菲的一贯水准 。但片中的战争场面 , 相信很多中国观众看了都忍不住要说一句:就这?
偌大一个CG皇城被一小撮潜入的敌人给拿下 , 木兰率一支先遣小队前来救主 。拢共九个人还要一字排开 , 在大银幕上看着尤其离谱 。
相比之下 , 连2009年的赵薇版《花木兰》都显得有诚意得多 。尽管在这之前 , 它夹杂在那几年的《赤壁》、《画皮》、《狄仁杰》里 , 票房、口碑都毫不突出 。
除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 这些迟来的好评背后 , 大概还有“距离产生美”的缘故 。你 , 还记得上次在影院看这种千军万马的古装大片是什么时候吗?
当年曾叱咤银幕、成为奥斯卡选送专业户、后来又被铺天盖地吐槽的古装大片已经远去很久了 , 硬糖君很怀念它 。
大片与大导
中华上下五千年 , 历史悠久 , 文化灿烂 , 是天然的创作素材库 。电影传来中国之前 , 戏曲舞台上已经在上演着才子佳人、神妖魔怪的古代故事 。中国电影诞生之初的二三十年代 , 古装武侠片、神怪片成为商业片大势 。1928年 , 张石川执导的《火烧红莲寺》引发观影热潮 , 三年内连拍18集 , 在中国电影史上留名 。
之后 , 抗战与建国后特殊的历史环境令内地的电影创作转向现实主义、革命题材 , 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完全去商业化 。武侠片、神怪片则随影人转移到香港 。六七十年代 , 邵氏公司崛起 , 李翰祥擅风月片 , 执导了最早一版《倩女幽魂》电影 , 胡金铨、张彻则为武侠片确立了美学风格和经典意象 。
【古装大片远去了,有人怀念,无人继承?】胡金铨《侠女》
八九十年代 , 香港电影进入黄金十年 , 英雄美人风云际会 。徐克将武侠片推到新高度之余 , 还在程小东的《倩女幽魂》系列中担当监制 。王晶的《鹿鼎记》与《倚天屠龙记》虽然剧情魔改 , 但奇迹般地深得原著神韵 。
连不怎么拍古装的王家卫都拍了《东邪西毒》 。由于墨镜王拍片太拖 , 好友刘镇伟花27天用原班人马套拍了贺岁喜剧《东成西就》向金主交差 。隔年 , 他自己的《大话西游》系列与《东邪西毒》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最终成就了完全另一种风味的经典 。
改革开放后 , 内地的电影创作也在松动 , 一方面放开与香港影人合作 。另一方面 , 第五代导演进入影坛 , 执掌的电影体量越来越大 , 开始向历史题材出手 。
1999年 , 陈凯歌执导的《荆轲刺秦王》上映 , 影片耗资超过8000万 。为这部影片专门建造的“秦王宫”后来成为许多古装影视剧的取景地 , 包括张艺谋的《英雄》 。
张艺谋《英雄》
大导古装片的命运似乎在这两部影片中已经写就 。他们将自己过往拍摄文艺片时的精英趣味原封不动带到了古装大片中 , 导致影片往往有大片的表、无类型的里 。大众在观看时常会感到沉闷乏味、高深莫测 , 甚至历史常识受到挑战 。
张艺谋运气好一些 , 《英雄》搭上了李安《卧虎藏龙》(2000)的东风 , 撬动梁朝伟、张曼玉等香港明星出演 , 并有武侠动作元素包裹 , 得以享誉海内外 , 以2.48亿票房登顶2002年的票房榜 , 开启国产大片时代 。之后的《十面埋伏》(2004)、《满城尽带黄金甲》(2006)也都打入了当年的内地票房榜前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