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汝瓷真国色,独爱汝瓷

严格的讲 , 汝窑能够烧造成功 , 必须严格控制窑室的温度 , 从我们有关研究部门对烧制温度的测定 , 判定汝窑烧造的胎釉的温度应该在1100度到1200左右 。只有这样的烧造温度 , 才能烧制出最 后的汝瓷 。如果烧造温度较高 , 可能产生玻璃光泽 , 甚至出现其他的色泽 。如果烧造温度较低 , 就会出现生烧现象 , 胎与釉结合不力 , 釉面光泽不够莹润 。控制窑室温度是烧窑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 因此在汝窑窑址考古发掘中 , 出土了大量的火照 。

唯有汝瓷真国色,独爱汝瓷

文章插图
在汝窑之后 , 宋朝政 府又先后设置了朝廷具有绝 对垄断权的汴京官窑、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 , 宋代官窑制度至此已发展成熟 , 而后来 , 汝窑的官窑部分也走向了衰落 , 又回归到了民窑 。
宋·周辉《清波杂 志》、陆游《老学庵笔记》、周密《武林旧事》、杜绾《石谱》、欧阳修《归田集》、明·曹昭《格古要论》、《正德汝州志》等书 , 曾记载有汝瓷的始况 。“汝窑宫中禁烧 , 内有玛瑙末为油(釉) , 唯供御拣退 , 方许出卖 , 近尤难得 。”宋人叶寘《坦斋笔衡》清说郛本 , 曾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 , 不堪用 , 遂命汝州造青窑器 , 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 。”的赞语 。北宋末年 , 金兵入侵 , 宋室南迁 , 由于长期兵灾战祸 , 汝窑被毁 , 技艺失传 。虽然元、明、清历代民间窑场仍然不断烧制 , 但因种种原因 , 均未成功 。民国27年到30年(1938至1941年) , 资本家李绍初曾在汝州蟒川严和店汝窑旧址建窑试仿汝瓷 , 亦未成功 。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说:“汝窑釉色最难仿 , 比定、钧、耀等窑难度大的多 , 不易仿制 , 因此传世制品根本无乱真之作 。”正如清道光年间 , 督学孙灏诗云:“青瓷上选无雕饰 , 不是元家始博殖 。名王作贡绍兴年 , 瓶盏炉球动颜色 。官哥配汝非汝俦 , 声价当时压定州 。皿虫为盅物之蠹 , 人巧久绝天难留 。金盘玉碗世称宝 , 翻从泥土求精好 。窑空烟冷其奈何 , 野煤春生古原草 。”诗人对汝瓷作了高度评价 , 但也表达了他对汝瓷失传的感慨之情 。
唯有汝瓷真国色,独爱汝瓷

文章插图
汝窑的色泽 , 传说是来自天上 。后周世宗柴荣 , 曾经烧造过一种名为“柴窑”的瓷器 , 却在北宋已经失传 , 只剩下当年立下的口谕:“雨过天青云破处 , 者(这)般颜色作将来” 。宋徽宗倾尽人力物力 , 就是要超越前朝 , 制作出可与之匹敌的汝窑 , 其成品的颜色 , 效果如出一辙:汝窑的瓷胎 , 不是白色的 , 从边沿上可以看到 , 带着淡紫 , 叫做“香灰胎”;而瓷器的釉色 , 不论是半透明抑或不透明 , 都显出一种非常柔和悦目的天青色 , 并常常带有轻微的釉裂纹 , 称为“蟹爪纹” 。这种颜色和效果 , 后世一直在模仿 , 无论是南宋的官窑和哥窑 , 抑或清代的雍正和乾隆 , 尽管最 后都做出了自己的风格 , 但在模仿技术而言 , 却只能做到袭貌遗神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