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陷入增长迷局( 二 )


此外 , 其汽车板块也在寻求科创板上市 。恒大汽车将发行不超过15.6亿股股份 , 发行价格不低于25港元 , 预计其融资规模将达到390亿港元 。
更多融资通道 , 将对恒大现金流的获取 , 偿债压力的减轻 , 起到正向作用 。
减“负”与新发展
贷款-拿地-开发-销售-回款 , 这一模式已成为我国房地产的主要经营模式 , 也成为近些年来我国房地产能快速发展壮大的原因所在 。恒大地产近些年来快速增长 , 近三年间销售额从3744亿元增长至6011亿元 , 部分原因也在于其高负债 。
在整体经济脱虚向实背景下 , 房地产的高负债问题得到了行业内外的广泛重视 。2020年8月20日 , 住建部、央行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 , 形成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 , 明确了收紧地产开发商融资的“三条红线” , 进一步证明监管层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 。
而房企 , 当然也将降负债作为了近几年工作的核心 。恒大就是其中之一 , 早在2017年 , 恒大就提出从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低成本的“三高一低”发展模式向低负债、低杠杆、低成本、高周转的“三低一高”发展模式转变 , 并提出到2019年末要将资产负债率降至55% 。
随着形势的进一步严峻 , 恒大也进一步重视负债问题 。在今年3月31日举办的恒大2019年度业绩发布会上 , 许家印宣布 , 从2020年开始转变发展方式 , 全面实施“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的发展战略 , 而“降负债”恰是这一战略的核心 。
按照恒大的计划 , 其“要用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力度 , 一定要把负债降下来 , 到2022年要把总负债降到4000亿元以下” , 这意味着它有息负债要每年下降1500亿 。
自该战略实施以来 , 降负债的成效显著 。今年9月17日 , 恒大提前偿还15.65亿美元 , 约合人民币106亿元的美元债 , 彰显其减“负”的决心与执行力 。
截至9月24日 , 恒大有息负债较3月末已下降约534亿元 , 融资成本下降2.24个百分点 , 并提前归还9月25日以后到期借款共435亿元 。
在降负债与转型发展上 , 恒大的确是认真的 。从它最新公布的“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来看 , 这一战略看似相互矛盾却彰显出其试图摆脱原有高负债发展 , 寻求新发展模式 。
在恒大战略中 , “高增长”指的是实现销售高速增长 , 按照计划今年恒大要实现8000亿元销售 , 到2022年要实现1万亿元销售;“控规模”指的是严格控制土地储备的规模 , 按规划恒大未来三年每年要降低3000万平方米左右的土储 , 到2022年降低到2亿平方米 。
在传统发展模式中 , “降负债”与“高增长”相矛盾 , “高增长”与“控规模”相矛盾 , 毕竟原有增长对高负债拿地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按照恒大的新发展战略 , 其要实现高增长、降负债 , 只有通过高回款快速补充经营性现金流来实现 。
一直以来 , 销售都是恒大的优势所在 , 这也是它能够在疫情影响下较早开启网上卖房、直播卖房等的原因所在 。近期 , 无论是推出全国楼盘大优惠 , 还是种种探索 , 其核心都在于加快回款 , 丰厚现金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