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释珍宝汝窑解读

汝窑向来以烧制青瓷著称 , 名冠大江南北 , 享誉海外 , 素有“青瓷之首 , 汝窑为魁”之称谓 。经考证 , 属于青瓷系列的知名度较高的窑口有越窑、钧窑、耀州窑、官窑、龙泉窑等 , 虽然各具特色 , 都有其成功的一面 , 特别是钧瓷的窑变釉色更是别具风采 , 但仍属青瓷体系 。古人赞誉“汝窑为魁”自有其依据 , 在皇权的统摄下 , 集高手工艺匠师 , 指派官员督导 , 采用釉内掺和玛瑙 , 使玛瑙的结晶体在高温下熔解于釉料之中 , 产生斑烂光彩于釉内 , 在阳光照射下霞光四射 , 柔和玉润 , 这是任何名窑青瓷无法媲美的 。

稀释珍宝汝窑解读

文章插图
北宋汝窑和高丽青瓷的关系 , 也记载在1124年由徐兢所著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中 。1123年 , 以“人船礼物官”身分 , 随团出使韩国高丽的徐兢 , 回国之后将他在高丽所见所闻集结成《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书中指出“翡色香炉”正是他在高丽王宫中所见到最为“精绝”之物 。而其他的青瓷多数相似于“越州古秘色”和“汝州新窑器” , 一语道出北宋窑业和高丽青瓷的交流 。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首 , 因宋金战乱而失传 , 传世品仅有60余件 。汝瓷胎质细腻 , 以名贵玛瑙入釉 , 色泽随光变幻 。其釉色温润古朴 , 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 。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 , 釉下有稀疏氧泡 , 在阳光下时隐时现 , 似晨星闪烁 , 在胎与釉结合处微现红晕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 , 以名贵玛瑙为釉 , 色泽独特 , 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随光变幻 , 观其釉色 , 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 , “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 , 土质细润 , 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 , 明亮而不刺目 。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 , 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 , 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宋、元、明、清以来 , 宫廷汝瓷用器 , 内库所藏 , 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 。
稀释珍宝汝窑解读

文章插图
汝窑瓷器是古代皇帝专享的传世奇珍 , 是外国元首、亿万富翁都无缘一见的瓷器瑰宝 , 更是深藏两岸故宫的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 仅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可谓登峰造极 , 价值难以估量!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兴起 , 汝窑瓷器收藏市场一片火爆!
汝瓷烧制时 , 在器物的棱角与釉薄处 , 会出现红色的胎色 。烧制时温度过高、过低 , 或者气氛不够都无法形成 。
稀释珍宝汝窑解读

文章插图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 , 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 , 需用匣钵装好 , 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 , 防止与匣钵粘连 。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 。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 , 六个支钉的很少 , 痕迹很浅 , 大小如粟米 。张公巷的器物呈圆形支钉 。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汝窑器多无支钉痕 , 个别碗、套盒、凹足钵、洗、器盖等用垫饼支烧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