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暑热症早期的症状及饮食疗法

暑热症是夏季常见的一种病 , 也是婴幼儿时期一种特有疾病 , 它的主要外在表现以时令夏季为主 , 常常伴有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汗少为特征 。因此 , 父母在日常喂养和护理过程中要及时的关注孩子的身体情况 , 以防病情加重 。下面 , 跟着育儿健康小编一起来看看暑期热的症状和护理要点吧!
小儿暑热症早期症状
暑热症患儿多在盛夏时节发热 , 绝大多数病儿发生于周岁前后至2岁间 , 6个月以下和3岁以上少见 。
1、体温:在38~40℃之间 , 可为稽留型、弛张型或不规则热型 , 持续不退 。天气越热 , 体温越高 。发热期可长达1~3个月 , 待气候凉爽时自然下降 。武汉儿科医生曾观察部分久热不退的病儿 , 移居庐山后体温即降至正常 。
2、多饮多尿:患儿虽有汗腺功能障碍 , 但肾功能正常 , 因此多尿、尿清而频繁 , 尿量虽不如尿崩症那样多 , 也可在一昼夜达20余次 , 不含蛋白质 , 尿比重常在1.008以下;由于组织间水分减少 , 使唾液分泌减少而引起口渴多饮 , 每天饮量可达3L以上 。
3、少汗或无汗:大多不出汗 , 仅有时在起病时头部稍有汗液 。
4、其他情况:病初一般情况良好 , 不显病容 , 或偶有消化不良或类似感冒的症状 , 但多不严重 。体检除咽部稍呈充血外 , 并无其他阳性体征 。高热时可见惊跳、嗜睡 , 少见神经系统严重症状 。热度持久不退时则可见食欲减退、苍白、消瘦无力、烦躁不安 , 出现慢性病容 。除部分病例的淋巴细胞百分数增高外 , 实验室检查结果多在正常范围内 。
5、病程:多数历时1~2个月 , 但亦可长达3~4个月 , 直至脱离高温环境或秋凉后发热及其他症状逐渐消退 。
有接触高温环境或在烈日下曝晒病史及上述临床表现者 , 中暑容易诊断 。仅有较长时间发热 , 而一般情况良好 , 并且除外其他发热原因时 , 即可确诊暑热症 。
小儿暑热症饮食疗法
对暑湿困脾型食疗应以清暑化湿 , 芳香畅中之法 。用藿香5g , 厚朴5g , 杏仁5g , 白蔻仁6g , 薏苡仁15g , 粳米30g 。先将藿香、厚朴、杏仁、白蔻仁煎水取浓汁 , 再将薏苡仁与粳米同煮为粥 , 待粥煮好时兑入药汁 , 加少许白糖调味 , 每日服2~3次 。
对气阴两虚型食疗应以消暑益气 , 养阴健脾之法 。用人参5g , 麦冬15g , 五味子3g , 共煎取药汁 , 取粳米30g用药汁煮粥 , 煮熟后放入冰糖适量调味 , 每日服2~3次 。对暑热症患儿还可以用荷叶15g , 绿豆100g , 黄豆、白扁豆各30g , 加水煎煮至豆烂后 , 取浓汁饮服 , 有清热解毒 , 利湿消暑之功效 。
小儿暑热症食谱精选推荐
1. 麦冬粥
营养提示:麦冬味甘、微苦 , 性微寒 , 有润肺止咳 , 益胃清心等作用 , 还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维生素A等成分 。可用于夏日小孩解热、清炎、镇咳、强心 , 与米同煮 , 明显增强其益胃养阴、清热除烦之功效 。婴幼儿夏热时用甚宜 。
制作方法:1、将麦冬洗净 , 放在沙锅内 , 加水上火煎出汁 , 取汁待用 。2、锅内加水 , 烧沸 , 加入洗过的粳米煮粥 , 煮至半熟悉 , 加入麦冬汁和冰糖 , 再煮开成粥 , 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