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视科技曲折IPO路:AI很热,资本很冷

尽管有AI光环加身,但“AI四小龙”之一的旷视科技,其IPO之路却并不顺利 。而在旷视科技赴港IPO之路遇阻之后,转战A股上市的消息被众多投资者所关注 。
不顺心的事一件接着一件,旷视科技在不久前还陷入了AI隐私的舆论当中 。这已经不是旷视科技第一次面对AI隐私问题,加上上市未果、资本观望,旷视科技今年的压力不轻 。
屡陷数据隐私旋涡
大数据时代,用户隐私数据泄露成为大众的雷点,而旷世科技刚好撞上了雷点 。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关于人脸数据的“口误”,一时之间将蚂蚁集团、旷视科技等企业送上微博热搜 。
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上李开复表示,“我们早期帮助他们寻找了合作伙伴,包括美图、蚂蚁金服,让他们拿到了大量的人脸数据,然后再帮助他们分析各个行业怎么切入 。”
这话术中,透露出的用户数据隐私问题像是平地惊雷,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 。
【旷视科技曲折IPO路:AI很热,资本很冷】随后不久,三方纷纷各自进行了澄清 。蚂蚁集团表示,没有向旷视科技提供过人脸数据,同时在与旷视科技的合作过程中从未与李开复有所接触 。李开复也在微博上进行致歉,称个人口误,给三家带来了困扰 。
旷视科技也发表声明,与客户合作过程中,旷视一直尊重并且致力协助于客户确保数据安全 。旷视不掌握也不主动收集终端用户任何个人数据信息,这是旷视一贯的原则 。
不过,尽管涉事三方都做出了解释,但是对于旷视科技来说AI隐私问题的困扰已经不是第一回 。2019年9月份,旷视科技也曾因为数据隐私问题遭到大众的质疑,“如何看待旷视科技新产品监视学生上课”等话题在知乎热榜上出现 。
屡次深陷AI隐私舆论的旷视科技,反复在大众的雷点上试探 。而这背后,透露的是企业面对AI技术及数据隐私的压力,一旦用户重要的数据被泄露,将会对用户产生不可预估的严重后果,同时也会将企业拉到舆论的风尖浪口 。
在旷视科技IPO卡壳的时候,又一次出现用户隐私问题恐怕会增加其IPO的不确定因素 。
未达的IPO
在大众翘首以盼买旷视科技股票的时候,于2019年8月份提交招股书的旷视科技,却迟迟没有等到上市的消息 。
与此同时,巨额的亏损和商业化难题成为旷视科技难以绕过的大山 。
旷视科技的招股书数据显示,在2016年-2019年上半年,旷视科技分别是实现营收为6780万元、3.13亿元、14.27亿元、9.49亿元 。当中2019年上半年的收入9.49亿元,和2018年上半年的3.05亿元相较同比增长221.1% 。
在营收方面,旷视科技保持着高速的增长 。不过,旷视科技的亏损程度也在进一步加剧 。
2016年-2019年上半年,旷视科技的净利润分别亏损3.43亿元、7.59亿元、33.51亿元、52亿元 。当中仅2019年上半年的净亏损就达到52亿元,和2018年上半年的7.29亿元相较,同比扩大613.3% 。
对于还在商业化进程中探索的旷视科技而言,补救越撕越大的亏损口子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
旷视科技的招股书显示,目前旷视科技营收的来源主要分为三部分: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 。
当中,城市物联网在2017年-2019年上半年的收入分别为1.68亿元、10.57亿元、6.95亿元,占同期总营收的53.6%、74.1%、73.2% 。可以看到旷视科技营收的主要来源依然是政府部门 。
同时,旷视科技的应收账款占比也不低,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上半年,其应收账款分别为1.5亿元、10.94亿元、15.44亿元 。
尽管旷视科技的体量在不断增长,但仍难以逃脱AI行业不盈利的问题 。对于还停摆在寻求上市输血的旷视科技,其创始人印奇表示:“对于IPO的不确定性确实感受到了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