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汝瓷,只不过是为下一代保管而已

南宋周辉《清波杂 志》(卷五)云:“辉出疆时,见彼中所用定器,色莹可爱……又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说明汝窑瓷器釉中加有玛瑙粉末,有人将汝窑青瓷釉中加玛瑙粉末一事看得很神秘,其实并不神秘,因为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而瓷釉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故在釉中引入玛瑙这种物质,不会改变釉的性质 。这一做法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显示皇 家地位和权力的尊贵,表明制造宫廷用瓷不惜工本 。从矿产资源分布情况看,汝州盛产玛瑙,如《宋史》记载:“(政和七年,即1117年)提辖京西阬冶王景文奏,汝州青岭镇界产玛瑙 。”宋代杜绾撰《云林石谱》卷下“汝州石”条也记载:“汝州玛瑙石出沙上或水中,色多青白粉红,莹澈少有,纹理如刷丝,其质颇大,堪治为盘、盒、酒器等,十余年来方用之 。” 考古工作者对宝丰清凉寺窑址进行发掘时,在窑址作坊附近除发现泥料外,还发现玛瑙矿石,石质坚硬,颜色有红、黄、绿、白、蓝等 。

真正汝瓷,只不过是为下一代保管而已

文章插图
汝窑釉汁中的裂纹或气泡的周围,在光线一定角度的折射下呈现的亮点,其亮如晨星般夺目,且亮点的呈现随光线的角度不同而单个的出现,犹如晨星般的稀 少而夺目,故称:晨星稀 。
汝瓷烧制的技术称不上完 美,但是汝瓷的艺术成就堪称完 美,众多青瓷里,只有汝瓷介于蓝绿之间,淡淡的天青色,清新脱俗冷暖适中,内敛素雅中带着与世无争的舒服感 。“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构成了汝窑的特点;汝瓷在美学上的高度成就.得益于宋徽宗自身良好的艺术修养,宋代追求“天工与清新”的艺术境界,追求端庄静穆、柔雅清和的意境,不事粉饰、自然质朴的艺术风格,宋代瓷器代表古代陶瓷艺术的巅 峰,而宋代的汝窑更是让后世望尘莫及 。
真正汝瓷,只不过是为下一代保管而已

文章插图
【真正汝瓷,只不过是为下一代保管而已】
盛于北宋汝瓷在我国宋代已位居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 。汝瓷传世品稀 少,全世界现仅存67件半,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美国克利夫芝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约10余件 。
汝窑稀 少,而且精美,件件都透露着浓郁的艺术气息,被历代藏家珍视 。史上文献记载中,颇多溢美之词 。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有一段记载: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张俊进奉……汝窑酒瓶一对、洗香炉一、香合一、香球一、盏四只、盂子二、出香一对、大奁一、小奁一 。
真正汝瓷,只不过是为下一代保管而已

文章插图
汝瓷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粉色,色调与官窑有些近似 。胎色灰中略带着黄 色,俗称“香灰胎”,又称“香灰黄” 。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 。清雍正前后的仿汝器,据《南窑不笔记》记载:“今景德仿做,有里乐釉,入青了少许,以不泥为骨,多鱼子纹者,略得遗意矣 。不泥者,不子素泥也 。”但仿汝器在“香灰胎”这一点上往往不能相像,而且由于景德镇仿品的胎土中不含微量铜元素,因此迎光照看,不见红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