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身份疑云

在元青花的故乡中国却受到了令人尴尬的冷落与漠视 。由于当时中国社会动乱、文化窒息,没有人有兴趣、有条件去做这方面的研究,加上古董藏家主要是那些对元朝素存敌意的清朝遗老遗少,他们从心理上就排斥元代器物,谁还会掏钱去买它?没有买家,就算元青花貌若天仙,自然也难以吊起唯利是图的古董商们的胃口 。中国人对元青花置若罔闻的态度,被一些外国学者理解为是对霍布逊理论的否定 。于是,元青花第 一次浪潮迅速溃退,终成昙花一现 。

元青花身份疑云

文章插图
一件元青花瓷器的烧成,要暗合天时地利和人巧,其工艺制作、材料选取、烧造技巧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 。精美的元青花瓷器烧成后,开始沿着“丝绸之路”走出国 门,成为元世祖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 。正合蒋祈《陶记》中言:“窑火既歇,商争取售 。
“瓷器之成,窑火是赖” 。如果说窑制为瓷器烧造准备了空间硬件,那窑温便是至关重要的软件 。窑温对元青花瓷器的烧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为了检测窑温和烧制效果,古人发明了“火照”(即瓷窑炉膛内火候、温度的照子或标样试片) 。
元青花身份疑云

文章插图
元青花的发展,是经历了一二十年的发展阶段,并非迅速就成熟了 。比如,从1319年湖北黄梅县出土的延佑六年褐彩釉塔式盖罐(还没有确证是否含钴,但风格是元青花的鼻祖),到元统三年(1335年)铭文青花供碗(景德镇出土),再到至正七(1347年)铭文成熟青花料盖罐(1996年雅安市文化路窖藏出土,雅安文管会藏),在到至正十一年(1351年)大威德青花云龙纹象耳瓶非常成熟时期,经历了1319--1335--1347--1351四个阶段32年多的漫长时期(元代才不到100年) 。
上世纪60年代初,国内专家开始关注元青花,这也正是河北省博物馆现藏青花釉里红盖罐等元青花出土的前后 。同时出土六件,不仅器物完整,而且质量也极精致 。特别是青花釉里红盖罐更是稀见的文物,造型雄浑,纹饰多样,莹亮的红色与湛蓝的青花交相辉映,集彩绘、镂雕、贴塑、青花、釉里红等多种装饰技法于一身,是元青花中的顶 级国宝,素有“青花王”的美誉 。青花釉里红盖罐出土了一对,罐盖完整的一件由当时的河北省博物馆收藏,另一件由故宫博物院收藏 。
【元青花身份疑云】
元青花身份疑云

文章插图
铁锈斑一定是下沉,深入胎骨,决不是用手抚摸,还能感觉到是往外突出的,用放大镜观看铁锈斑,一定有流淌纹,由此元青花铁锈斑在放大镜中,是形成很自然的网状纹 。
元青花中的人物纹别出心裁,并与戏剧相结合,将著 名历史人物的故事情节移植到瓷器画面上,呈现一种新的艺术境界,具极强的感染力这是其他时代无法比拟的 。人物故事纹绘于体型较大的器物,诸如盖罐、梅瓶、玉壶春瓶等 。盖罐、梅瓶腹径较粗,作画面积大,多用来表现场面宏阔的题体 。画面多置于器物中段的主体部位,视觉突出,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