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们的“声音生意”,越做越大

在创立喜马拉雅之前,余建军经历了四次创业失败 。第五次,他看中了移动音频里蕴藏的商机 。
彼时,移动互联网刚开始发展,智能手机出货量飙升,在众多的移动应用场景中,“听”还是一个没有满足的领域 。
音频毕竟小众,多数人对他的选择表示不理解 。李开复曾用《语音微博是个伪命题》的文章,表达对音频未来的不看好 。
但网络碎片化时间增多,新兴汽车人群给广播电台带来的新生,让余建军坚信,只要有合适的使用场景,音频就一定有机会 。
2013年3月,喜马拉雅FM正式上线,半年后用户突破千万 。同年,荔枝FM、多听FM、考拉FM先后上线,移动音频行业正式形成市场规模 。
截至2019年,我国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为175.8亿元,用户规模达4.9亿 。
市场前景可期,巨头自然不会放弃 。今年以来,字节跳动推出“番茄畅听”APP,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上线全声态音频平台“酷我畅听” 。
成长远超资本预期
在碎片化时间的争夺战里,音频无疑是一个独特的角色 。
它不像图文、视频产品需要分割用户时间、专注唯一场景,更多是在扮演“时间的陪伴者”,作为伴随性产品出现在运动、开车、劳动等多个场景中 。
这种特性,除了让音频豁免于零和博弈的游戏规则,也免去一些不必要的竞争 。就像微信会警惕抖音对用户的争夺,但不会介意用户在聊微信时打开音频,听一期高晓松的闲聊节目 。
音频行业很快受到资本的青睐 。从2014开始,喜马拉雅FM、蜻蜓FM、荔枝FM、多听FM等音频公司相继完成多轮千万美元量级的融资,资本的注入让音频行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

喜马拉雅们的“声音生意”,越做越大

文章插图
《中国网络音频行业研究报告》预计2020年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达272.4亿元,用户规模将达5.42亿 。随着在线音频内容的进一步开放,以及用户场景需求得到进一步挖掘,市场有望保持稳定快速增长态势 。
喜马拉雅们的“声音生意”,越做越大

文章插图
以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懒人听书为代表的四大头部平台,其覆盖的独立设备数和MAU都遥遥领先 。根据易观千帆,2020年5月喜马拉雅的MAU为9937万人,懒人听书、蜻蜓FM、荔枝分别为4332万、2216万、1798万 。
行业潜力释放的同时,企业的成长能力也超乎资本预期 。
2014年,华山资本领投喜马拉雅时,其活跃用户的平均收听时长是65分钟,经过6年的发展,现在平均收听时长达170分钟,提高将近三倍,注册用户数量突破6亿,公司估值超34亿美元 。
“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音频行业的增长依然后劲十足,未来值得看好 。”华山资本执行董事刘明豫如此说到 。她认为,音频在一些需要解放双眼的特殊场景中,具有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性,从而保证了整个行业的稳定发展 。
汽车一直是音频的刚需场景 。考虑到在线音频平台的内容提供者和产品丰富性远超传播广播,预计车载场景中网络音频的使用将逐渐赶超传统广播,这是一个巨大的渗透空间 。
根据赛立信媒介研究的测算,2018年我国智能车载音频的普及率达到18.8%,预计2020年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新车装配率将达到60%以上,而智能车载音频的普及率将达到31.4%,车载音频的成长空间还有很大 。
多年发展,但音频行业的红利还未到来 。酷我音乐副总裁肖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音频20%渗透率相对较低,只有当更多的用户使用音频,音频行业才能真正迎来红利 。
机会也许来自终端 。随着5G时代逐渐到来,万物互联成为可能,与带屏幕的手机相比,不带屏幕的终端会更加依赖语音交互,在这个前提下,音频或迎来更大的施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