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茅台还赚钱!骗了中国人17年的天价补品,终于现原形

保健品老大“东阿阿胶”,也有麻烦了 。
从去年开始,东阿阿胶就在加大渠道库存清理力度,此前经销商为了赚取差价囤的货,现在根本卖不出去 。
而公司因为库存周转率暴跌,盈利直接受到影响 。
从2018年开始,东阿阿胶的收入就在减少 。
加上今年上半年的亏损,前前后后,一共损失五个亿 。
对于东阿,5亿算不上多,但问题是,下半年积压的库存,还是颗未爆的大雷 。
如果再不超额清理库存,只怕对经营业绩影响有所加大 。
这么搞下来,东阿阿胶营离“退市”也不远了 。
难以想象,曾经是一代补品大王的东阿阿胶,也有走到今天的时候 。
而这其中的原由,刀哥分析后才明白,啥叫“自杀式营销” 。
1
比北京房价涨得还快的“千年补品”
东阿阿胶,国内最早阿胶生产厂,是全国建厂最早企业之一 。
官网上是这么描述的:名贵滋补品,传承3000多年,与人参、鹿茸并称“滋补三宝” 。
既然这么有效,价格当然也不便宜 。
现在一斤差不多得4000块,有的地方价格更离谱,高达五六千 。
但一开始的东阿阿胶,根本没这么贵 。
2003年,东阿阿胶每250克售价25元,那时候的东阿还不懂营销,只懂得把货做好 。
分水岭出现在2006年 。
这一年,从业32年的秦玉峰成为了东阿阿胶总经理,开始改变了东阿阿胶的走向 。
上任之际,就给出公司提出16字评价:
“战略不清、业务多元、资源分散、增长乏力” 。
问题知道了,怎么办?涨价 。
但涨价得有原因,秦玉峰就开始从史料典籍发掘资料,讲故事做营销 。
阿胶被包装成自古以来的滋补圣品,只有身份尊贵的人才能享用,而东阿阿胶正的原料来自血统纯正、体格高大的黑毛驴,熬胶的水是能“分离杂质”的泰山、太行山两大山脉交汇的地下水 。
你听听这营销术语:尊贵、血统、分离杂质,这不就是奢侈品的销售套路吗?
先抬高商品属性,再赋予它阶层地位,一下子高端大气的味道就有了,对不对?
唬得消费者心甘情愿为它买单 。
【比茅台还赚钱!骗了中国人17年的天价补品,终于现原形】但对于秦玉峰来说,这样的炒作,还差点火候 。
于是他为了把故事讲好,兴建占东阿影视城、斥资四千余万修建中国阿胶博物馆;
还砸千万在《甄嬛传》里植入广告 。
一顿操作猛如虎,秦玉峰还把这一套营销策略都称为“价值回归” 。
意思是20世纪30年代阿胶的等值价值,换算到现在大约4000-6000元/斤 。
也就是说,涨价不是我干的,是老祖宗默认的 。
故事有了,重头戏终于来了,那就是提价 。
2001年,东阿阿胶阿胶块的零售价约为每公斤80元;
到了2018年3月,就涨到每公斤5996元,价格增长近75倍,远超茅台甚至北京房价的增幅 。
被称为“中药界的LV” 。
细算下来,从2006年到2018年,东阿阿胶总共进行18次提价,甚至有一年提价5次,上调幅度最高达到60% 。
当有消费者说“吃不起”的声音时,东阿阿胶方面在一次股东大会上直言:如果有人吃不起,就不要再吃了 。
此时的东阿阿胶,的确膨胀了 。
销售一路狂飙,丰厚的利润也吸引多家知名中药厂商加入“战局”,到2016年,中国生产阿胶5600顿,市场规模达342亿 。
可是疯狂背后,注定是要付出代价 。
2
吹了17年,“驴皮”终于破了!
这个代价就是手里囤的货,卖不出去 。
1、没有茅台的命,却得了茅台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