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海思,另起山头

9 月 15 日越来越近,留给华为和海思的时间不多了 。麒麟芯片停摆,华为选择另起山头,杀入新的业务领域 。
据台媒《经济日报》报道,华为计划成立专属部门,切入屏幕面板驱动 IC 领域 。市场消息指出,华为购置芯片测试机台到位,预计 2020 年开始量产驱动 IC,提升自给率 。报道中提到,华为 2019 年开始进行面板驱动 IC 相关研发作业,与京东方展开互惠合作,旗下海思首款 OLED 驱动 IC 已开始试产 。
技术在、研发团队在,华为海思在寻找着困境下的求生之路 。尽管屏幕 IC 不算是个太大的市场,但“蚊子腿”也是肉,同时,这也会是华为入局芯片制造的一次“试水” 。
任何一块屏幕,都离不开驱动 IC
首先,简单了解下屏幕驱动 IC 的作用 。LCD 是背光板照亮像素,OLED 是像素自发光,这些想必你已经知道了 。而屏幕驱动 IC 主要用于存储图像数据、产生驱动电压,控制像素电极,进而控制发光与否、亮度、刷新率等参数,使得图像可以正确、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 。换句话说,驱动 IC 是负责连接手机信息与屏幕显示的桥梁 。
任何一块应用在智能设备上的屏幕,无论是 LCD 还是 OLED,都需要驱动芯片(大屏幕可能还需要多个),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屏幕最终的显示效果和寿命 。此外,一些屏幕厂商的特色功能,色准、灰阶、色深等表现,都和驱动 IC 有关 。
驱动 IC 的重要性,看看苹果就知道了 。就在这两天,有爆料称,苹果 iPhone 12 虽可以选择采用 120Hz 刷新率的屏幕,但苹果却没有相应的 120Hz 驱动 IC 。如果没有相应方案,新款 iPhone 只能是延期或采用 60Hz 刷新率屏幕 。
Marketsand 的报告指出,全球显示驱动市场,预测将从 2018 年的 71 亿美元扩大到 2023 年 91 亿美元的规模,在预测期间中预计将以 5.1% 的年复合成长率 (CAGR) 成长 。4k、8k 电视的利用和UHD 内容的可用性扩展,及各个的结构要素、单一整合芯片的 DDIC 作用的进化,促进显示器驱动 IC 市场成长 。作为对比,2019 年手机处理器市场规模为 190 亿美元 。
这个市场不算大,因为驱动 IC 本身技术门槛不高,高端的芯片设计不同,属于“僧多粥少”,供应商数量多,而下游制造商少,导致议价权不高,净利率上不去,一颗 1080P 的 DDIC 报价只有不到 2 美元 。
不过,随着折叠屏等柔性屏幕开始走量,驱动 IC 也开始了技术的更新换代,有望迎来一轮行业的升级,诞生研发领先,议价权更高的企业 。
就像手机处理器芯片是手机厂商的上游,屏幕驱动芯片则是京东方这类屏幕厂商的上游,目前,全球主要的屏幕 IC 供应商分布在韩国和中国台湾,三星作为全球 OLED 屏幕第一品牌,自然在驱动 IC 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市场调查公司 IHS Markit 报告显示,OLED 驱动 IC 的市场份额达到了 70% 以上,整体屏幕市场则是达到 30% 左右,而台湾朋亿位居第二,市场份额在 20% 左右 。
【华为海思,另起山头】目前国内屏幕产业链驱动芯片的自给率非常低,只有 5% 左右,2019年,京东方向韩国采购了 60亿元的屏幕驱动芯片 。大陆的芯片 IC 主要厂商有新相微电子、晶门科技、集创北方等等 。韩国厂商靠着三星、LG 在 OLED 的强势地位,台湾依赖电子产业的积累与成熟度,在这个领域都要领先大陆厂商不少 。
可行性高吗?
要明确的是,国产显示正在崛起,三星过去在 AMOLED 市场的份额一直是 90% 以上,去年跌倒了 85%,未来会被中国厂商吃掉更多 。而随着中国显示行业的崛起,驱动 IC 等相关上下游产业必然随之迎来一轮提振,这是必然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