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视力须从幼儿开始


保护视力须从幼儿开始

文章插图
幼儿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 。
3岁以后,幼儿近距离用眼的机会越来越多,如看电视、小人书、绘画等,持续用眼时间也越来越长,幼儿晶状体的弹性又比较大,甚至能够看清距离眼睛仅有5厘米处的物体 。正因为这样,他们常常把书或纸放在离眼睛非常近的地方 。长此下去,睫状肌长期处于收缩状态,晶状体变凸后不易复原,最后失去调节的灵活性,形成近视眼 。特别是城市儿童,住处高楼林立,视野极不开阔,看远处的机会极少,更影响了幼儿的视力发展 。
所以让幼儿掌握保护视力的基本常识和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保护视力无疑具有积极作用 。

如何有效地对幼儿进行保护视力的教育呢?
一、根据幼儿健康教育规律设计系列教育活动 。
【保护视力须从幼儿开始】对幼儿进行保护视力的教育属于健康教育范畴,掌握幼儿健康教育的规律是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 。英国健康教育专家柯斯特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幼儿健康教育来说是一种理想的模式,柯斯特曾用健康教育模式说明认识,态度和行为在健康信息与增进健康之间的作用,即教育者想方设法向受教育者传递健康信息,受教育者通过接收信息,掌握健康知识,形成积极的态度和信念,并付诸行动,从而增进健康 。
根据这一模式,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设计了以下系列教育活动:
活动一:认识眼睛 。
活动二:他为什么看不清 。
活动三:测视力 。
活动四:视力的保护 。
活动五:正确的读写姿势 。通过这一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眼睛的用处,眼球的简单构造,造成近视的原因以及给生活带来的不便,懂得保护视力的常识和方法,学会正确的读写姿势,从而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 。
在设计每一个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都力求遵循游戏化、趣味化、儿童化的原则,使保护视力的教育活动成为幼儿喜爱的并乐于接受的活动 。如:在让幼儿了解近视眼给生活带来的不便时,我们就讲个“近视眼小猫”的故事 。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近视眼小猫抓了一条小鱼,它想把小鱼挂在“钉子”上 。“叭嗒”一声,小鱼掉到了地上 。原来是挂在了一只苍蝇上,小猫气得就打苍蝇,“妈哎”一声,小猫疼得叫了起来,原来打在了边上的“钉子”上…… 。这个故事告诉幼儿近视的苦恼 。由于故事生动有趣,幼儿很容易就理解到近视的害处 。
又如:为了让幼儿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身离桌沿一拳,而幼儿对一尺,一寸的概念还不太了解,我就自编了一首儿歌:“手离笔尖一指尖,胸距桌沿一拳远,眼离书本一肘长,头身端正两肩平 。”这样易记易操作,幼儿很容易掌握 。
二、重视活动的延伸与渗透 。
在系列教育活动中,幼儿虽然懂得了怎样保护眼睛,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不对,有了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但是要进一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教师还应重视将保护视力的活动延伸渗透到日常教育活动中去 。日常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视力保护教育提供了很多机会 。如:当幼儿绘画、看书、写字时,提醒幼儿用正确的读写姿势;当阴天下雨光线不足时,请大家想一想,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怎样保护视力;当看电视、看录像时,可要求让幼儿注意时间不要太长,距离不要太近;某一小朋友得了眼病时,小朋友们组织一次小小的讨论;如此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