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四季养生要点( 三 )


六、要饮食卫生 夏季人体代谢增强,营养消耗增加 。同时夏天人们的食欲减低,消化吸收不良,均可导致机体营养素代谢的紊乱,甚至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症和其它疾病 。为此,夏季的饮食,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保障身体的需求 。同时,要多吃一些能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霉、西红柿、黄瓜、绿豆等 。
但生食瓜果蔬菜一定要清洗干净,防止夏季肠道传染病 。鱼、蛋、肉等食品要注意保鲜防腐 。饮食用具、炊具如菜板要生熟分开使用,不可混杂,且注意消毒 。如有可能可以多吃些大蒜,即可杀菌又能帮助消化,增进食欲,调味解暑 。总之宜注重饮食卫生 。
七、要冬病夏治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哮喘、风温性关节炎等病,在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辨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这是中医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即乘其势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秋季养生法
秋季万物成熟,果实累累,正是收获的季节 。但是气温由热转寒,早晚温差较大 。此时,阳气渐收,阳气渐长,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机体的阳气随之内收,因此,秋季养生必须注意保养内存阴气,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秋冬养阴”,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 。
一、要早睡早起 秋季自然界的阴气由疏泄转向收敛、闭藏 。秋天气候转凉,要早些睡觉,以顺应阴精的收藏,又宜早一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舒长 。另外适当早起,适当做一些晨练,既可以呼吸一些清新的空气,促进新陈代谢,又有益于肢体功能活动的锻炼,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
二、要适当“秋冻” 夏去秋来,秋风拂面,虽凉还不至于寒,人们还能耐受,不妨进行一点锻炼,逐渐增强体质,适应气候的变化 。“秋冻”就是说“秋不忙添衣”,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避免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阳气外泄 。秋季应顺应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 。但是“秋冻”还要根据天气变化来决定,应以自己感觉不过于寒冷为标准 。
进入深秋时就应注意保暖,若气温骤降,一定要多加衣服 。
三、要清静养神 秋季草枯叶落,花木凋零,秋风秋雨易使人感到萧条、凄凉,勾起忧郁的心绪 。尤其是老年人容易产生情绪低落,多愁善感 。这时候最好多听一听音乐,或静下来读一本好书,或与好朋友聊天,或到户外散步,这些都能排解苦闷的情绪 。中医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认为,秋天人们一定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宁,只有这样才能减缓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还要注意不断收敛神气,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 。
四、要适当运动 金秋季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 。但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处于“收”的阶段,即阴精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的状态,故运动养生也要顺应这一原则,也就是说不要做运动量太大的项目,以防汗液流失,阳气伤耗 。应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来选择运动项目,如登山、慢跑、散步、做早操、练气功等 。
随着天气逐渐转冷,运动量可适当增加,在严冬来临之前,体质会有明显提高,大大增强抗寒耐冻的能力 。
五、要护肤保健 秋季随着天气的变冷,人的肌肤不能马上适应这种变化,血液循环变慢,皮肤干燥,容易出现细碎的皱纹,尤其是在眼睛周围 。所以,秋季更要注意对皮肤的护理 。除了要多饮水及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核桃、芝麻、蜂蜜、乳类等外,还要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因为荷尔蒙的分泌与自律神经的平衡可因心绪的变化直接反映在皮肤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