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机制:保护了自己,也阻碍了自己( 二 )


防御之二:否认痛苦否认就是不承认心里痛苦 。比如被权威斥责的时候,这种防御机制就会自发地保护自己,一般会体现为表面上的服从 。
而实际上如果批评太严厉、太刻薄,让接受的一方感到自己的价值完全否定了,就会表现出特别倔强或闹情绪,不承认自己的问题,来“否定”对方的全盘否定 。
这时,“否定”成了防御的武器,它也是人性的,如果心理不防御,就会感觉到加倍痛苦和伤害 。很多时候,“否定”的防御表现相对消极,就是不承认心里痛苦 。
比如一个人离婚了,心里很痛苦,这个时候别人来劝他:“唉,你一定很痛苦 。”“没有,没有,我没事儿!早就不想跟她好了,走了更好!”
这种防御好不好呢?如果只是普通的朋友,这样的防御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问问自己,是否有知心朋友可以交流这种事情呢?如果在任何人面前都不愿意/不敢讲述这些痛苦,那就是问题了,被否认的、无法讲述的痛苦才是最心痛的 。
所以,如果只防御有些人,另一些人可以坦诚相告,这样的防御就是正常的 。因为像离婚这样的私隐不希望向大家表达是合乎情理的,例如,明星的私隐一但被曝光,其第一反应通常是否认,普通的人,也会下意识地避免自己的私隐昭告天下的,这是一种自我保护 。
防御之三:退化自弃/退行当人们感到严重挫折时,放弃的成人方式不用,而退回到困难较少、阻力较弱、较安全的境地——儿童时期,让自己恢复儿童时对别人的依赖,害怕再负成人的责任,这就是“退化”的防御手段 。
退化是一种彻底的逃避,退到儿童时期,就意味着完全自暴自弃 。比如,28岁的小伙子既不工作,也不出家门,只是上网,不愿意与人交往,就是很典型的退化 。
可能的原因是从小受宠,大人溺爱,出去工作他感觉太辛苦,而且从小人际交往就少,父亲的脾气暴躁 。
高校学生喜欢用奶瓶喝水,沉溺于儿童游戏的嗜好或许也是一种退化的心理,她们希望可以一直受到宠爱,甚至不用费劲就可以坐享其成,不需要自己承担生活本身的负担,受到伤害就将自己和人群“隔离”,躲到儿童世界里释放情绪,这是一种在人际关系上的“退化” 。
防御机制小贴士:
任何人都有心理防御,再亲密的人也都需要防御,不能说100%,但是要达到90% 。
对亲密的人我们完全可以释放脆弱的一面,面对那些平时可以交流内心的朋友,不用担心太多,通过倾诉得到关爱和理解,化解内心的痛苦 。
当一个人遇到挫折,当一个场面出现僵局时,幽默的行为语言,常常能使困境或窘迫转化成为轻松和自然,使心理上获得宁和 。
防御之四:合理化的文过饰非很多人说话都喜欢文过饰非,比如遇到挫折后,杜撰一些理由摆脱困境或内心的痛苦 。
例如,因为工作表现不好而失业的小伙子,怕女朋友看不起他,就编造了一个理由,说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不敢表达真实的想法,就好像对外人一样的 。
在本来不需要防御的关系之中使用了防御,双方的性格和沟通模式值得思考了 。
防御之五:升华释放比起上述几种防御手段,升华是更良性、有益于心理健康的防御 。
遇到挫折以后,将自己内心的痛苦通过合乎社会伦理道德的方式,比如通过艺术创作表现出来 。
从心理学角度看,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曹雪芹的《红楼梦》应该说是作者挫折体验的升华 。
遇到挫折时最能反映出人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它往往体现为升华 。做到了这一点,那就是非常理想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