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的法则


非暴力沟通的法则

文章插图
提及沟通,你一定有自己的技巧;而且市面上关系沟通的书籍非常多,我们沟通时常常言不由衷,甚至互相伤害 。有时候用语言并不能真正意义上表达我们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
“非暴力沟通”理念:是让人们,少一些暴力语言,用更加准确的词语来表露自己内心想法 。沟通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
你可能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修养的人,怎么会带有暴力性言语呢?
举个例子:我们小时候,高高兴兴拿着成绩单,父母却总是说:“你真没出息,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比你考的好” 。你回家有次晚了一些;妻子就会指责你总是这么晚回家,你是不是不爱我了,你是不是有小三 。你发现没有,上面两个例子中含有:主观的评价、情绪激烈、把人和人简单粗暴比较、给人贴上标签;这些就是暴力语言常见的一些特点,暴力性语言不能解决问题,常常会让矛盾升级 。孩子觉得这次自己考的有进步不错,却被父母打压、批评,这个孩子或许就再不努力学习,毕竟如何努力也不能让父母满意 。丈夫辛苦加班,应酬晚了一些回家,却被妻子误会,和妻子的吵架是难以避免的,再严重点儿有可能脱口而出“离婚” 。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呢?
依爱为出发点,用爱的语言,可以是人们沟通后,彼此尊重相互理解 。非暴力沟通是可以达成共赢,满足彼此需求,尤其是我们的亲密关系中 。我们最容易伤害就是那些亲近的人:爱人、家人、事业伙伴、好朋友等,而不是那些点头之交 。
运用非暴力沟通有四个沟通技巧 。暴力语言的来源于人们的道德评判,就是人们用自己的道德标准主观的要求他人 。比如别人迟到,我们本能的以为别人是不守时的 。在沟通中我们喜欢给别人贴标签,一旦说出来就是暴力语言 。我们在心中喜欢将人分类,把人看成:好人、坏人;正常人、不正常;聪明、傻子等等分类,其实就是我们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别人 。
所以非暴力沟通首先需要:观察事实,表达事实 。表达事实之前,你需要区分事实和评判 。你可以留意这些词汇:我认为、我觉得、你总是、你从来、你永远;这些词汇都是在表达非常主观的看法,跟在这些词后往往就是评判 。举例:我觉得你很自私,你不关心我,你从来不考虑我的感受 。想象自己是摄像头,只去观察 。
技巧二:体会和表达感受 。人与人沟通中表达感受会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让人们内心距离更近 。你朋友和你说我最近失恋了,感觉很伤心很无助;你会觉得很走心,拉近你和他的距离 。表达感受会让沟通更加顺畅;上面妻子觉的丈夫回家晚指责丈夫,用非暴力沟通就是:“今天回家晚,我有些担心,我感觉很孤单,我很想你,我有些失落”,丈夫很容被妻子打动,理解妻子的焦虑和心情 。感受是由心发出是感性跟容易唤起同理心,看法由思维发出是理性,但是贴标签的看法引起对方辩解 。那么该如何区分感受和看法呢?对于男士而来,表达感受很难,他们很难区分两者区别 。要学会区分想法和感受;你可以在详细参考百度的关于想法的一些词语 。有些词汇是看法而非感受,例如:我被虐待、被羞辱、被看不起、被抛弃、不受重视等等都是看法而非感受 。
技巧三:发现需要 。需要是内在需要,不是外在物质需要 。自己需要没有被满足就会引起暴力语言 。妻子觉得丈夫回家晚而抱怨,其实是内心希望丈夫多关系他,希望得到丈夫的呵护 。人的感受是由自己的需要造成而不是对方的行为 。比如:家长会利用孩子的内疚心理,让孩子好好学习;常常称“你考这点成绩,我感觉自己的脸都被你丢了”,父母的“没面子”是对孩子成绩期待造成的,和孩子成绩没有直接关系;孩子考了80分,父母关注为什么不考100分;长期这样表达不利于孩子对于终身学习 。父母可以这样表达:你考了80分,分数还可以,同时爸爸/妈妈期待你更加的完美、更加的优秀,期待你考10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