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过去的原生家庭,不影响现在的你?


如何让过去的原生家庭,不影响现在的你?

文章插图
原生家庭父母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你对亲密关系的态度 。

01.“小时候,我最怕的事情是吃饭”
“我小的时候,我爸爸对我非常非常严厉,我有一度很不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每天早上要我到操场跑1000米,而且不许照镜子,还不让妈妈给我做新衣服 。”
“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幼小的她,曾在阳台边上写下这样厌恶人生的话 。
这个人,是被公认为“央视一姐”的董卿 。
近几年凭借《诗词大会》《朗读者》,董卿又火了一把,而在一档电视节目中,一向成熟稳重的她谈到自己的原生家庭,泪流满面 。
董卿说,“小时候最怕的事情是吃饭,因为这个时候,爸爸总是说,你这个不对,你那个不对,经常是边哭边吃 。”
虽然如今她也能理解父亲严厉的爱,但这种“为你好”的严厉,还是让她从小对自己非常没有自信 。“我就像轮子上的仓鼠,总是忙于满足父亲的各种决定,也总是无法达成父亲的各种期待” 。
在大多数人眼中无比优秀的董卿,对自己却还是永远不满意 。“当别人在花前月下,陪男朋友去吃个饭,我还坐在沙发那地毯上,反思自己这一天的过错 。”她自己说原生家庭给她的影响,是非常缺乏安全感,对自己严厉到苛刻 。
其实对很多人来说,自己何尝不像董卿一样,看似光鲜得体的背后,内心始终住着那个父亲面前战战兢兢的小孩 。原生家庭,可能是内心最柔软、最不能触碰、又无可奈何的地方 。毕竟,你无法选择,也不是通过努力就能重来,但影响几乎将会伴你一生 。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弗洛伊德也同样强调,童年经验在人格形成中的重要性,个人行为状况可以在其童年经历中寻找根源 。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比如:经常没有安全感、莫名地焦虑、不自信,又说不出为什么会这样;在人际互动中,经常不自觉地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里学到的一些行为;过于要求完美,生怕自己搞砸,好像默认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
中国也有一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童年时原生家庭的影响 。幼年的经历即使已经不记得,往往也会内化为潜意识中“隐形的誓言”,影响你的行为而你并不一定自知 。
02.原生家庭与我:“我总是不够好”(原生家庭最深的影响)@ 匿名网友:
“受家庭伤害后,往往会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完美,你的强大只是表面 。”
【如何让过去的原生家庭,不影响现在的你?】“每当安静下来与自己独处的时候,内心总是空虚无助,不断地寻求安全感,但是永远没有办法真正寻找到 。”
“往往因别人的目光而活,没有别人注视而失落,为了达到别人的期望而委屈自己,有人对自己稍微好点,都当作天大的恩德,暗含的潜台词是自己不值得被爱 。”
苛责自己、缺乏安全感、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这些让你得出“我总是不够好”的结论,大概是中国式原生家庭对你产生的最深的影响 。
考了99分的孩子,很可能得不到渴望已久的夸奖,取而代之的是父母一句“为什么不能再仔细点考100分?” 。
久而久之,父母对你的评价,最终会内化为你对自己的认知 。成年后的你,内心还住着一个过于严格的“父母”,时刻对你做出评价,鞭策你不断地追求“完美”,以抵御内心对于“要变得更好”的不安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