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思维的发展过程


幼儿思维的发展过程

文章插图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现象的概括反应 , 包括概念形成、判断和推理 , 即:先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 , 形成各种概念;再用许多概念来组成判断 , 用判断来推理 , 产生思想 。所以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 , 是获得新知识的必经途径 。高层次的思维发生必须有言语作基础 , 其发展比前几个认知过程都迟 。

婴儿有较低级的、以具体形象为特点的思维 , 又称前言语性思维 。
1岁后小儿在言语发展的基础上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萌芽 , 但其形成主要靠直觉行动 , 概括水平也低 。
如3~4岁时已知道橘子是好东西 , 知道自己吃了妈妈会高兴 。但此时小儿还不会推理到“因为橘子是好东西 , 所以吃了妈妈会高兴”的较高思维阶段 。

促进小儿思维发展 , 必须从两方面做起:

1.前言语性思维主要靠动作发展来形成 , 所以要尽量增加他们接触、认识环境的机会 。

2.思维方式向抽象性、逻辑性发展需有丰富的言语作基础 , 所以要创造言语发展的环境 , 鼓励其提问 , 并用尽量完整的句子来回答问题;不断丰富小儿的词汇 , 尤其要注意教育中的启发性 。

本文摘自《婴幼儿养育指南》 , 由中国妇女出版社授权摇篮网发表 , 未经许可 , 禁止转载 。

小不点也能练瑜伽
弱智儿童有哪些特征



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伶俐 , 但是社会上总有些小孩属于弱智儿童 。对这些弱智儿童来说 , 有些可能是不可逆转的 , 但有些却未必 。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及早治疗 , 能够使父母和孩子都摆脱一生的痛苦 。

例如某些引起弱智的疾病如克汀病、苯丙酮尿症等如能早期发现是可以治疗的 , 若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害时再进行治疗则很难奏效 。
一些弱智儿如及早发现进行早期干预 , 智力可能不同程度的有所提高 , 甚至接近正常 。

要能做到及早发现 , 必须了解哪些因素容易发生弱智 , 这些因素称为高危因素 。引起弱智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妊娠、近亲结婚、有弱智家族史、孕早期感染、分娩异常及生后患有严重疾病等 。凡具有高危因素者 , 应特别提高警惕 , 注意观察小儿有无下列具体表现 。

1.睡眠时间很长 , 整日安睡 , 不活泼 , 很少哭闹 , 有时伴尖叫 , 哭声无力;

2.会笑时间延迟 , 正常婴儿出生后4~6周便会对母亲微笑 , 弱智儿3~4个月时还不会笑;

3.神情呆滞 , 面无表情 , 正常儿一个月时就能注意周围环境 , 弱智儿对周围人和事物不感兴趣;

4.玩手指活动晚 , 正常儿3~4个月时躺着时看手玩手 , 弱智儿一般6个月以后才出现 , 且动作笨拙;

5.经常流口水、伸舌 , 1岁后此现象继续发生;

6.2~3岁仍继续将小玩具或其他物品放入口中 , 而正常小儿1岁后不再将物品放入口中;

7.对言语反应差 , 不注意大人和他说话 , 言语发育延迟;

8.不识数 , 3~4岁时或者更大些还不会数数 , 更不会简单加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