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三绝指的是( 三 )


比如有一次,顾恺之将一些自己珍贵的绘画寄存在恒玄那里,然而却被恒玄给霸占了,恒玄只给顾恺之留下了空空如也的箱子,但是当顾恺之打开箱子后,眼见自己的珍画没有了却没有着急,而是高兴的说:“妙画通灵,变化而去,如人之登仙”意思就是,我这些话都能通灵,所以都变化而去 。其实,顾恺之的心里又何尝不知自己的珍画都被恒玄拿走了,但是恒玄有权有势,他又如何能与之抗衡呢?不如装疯卖傻保一时平安 。
其实除了以上两种痴的观点,艺术界还流传着一种观点就是晚年的顾恺之痴迷于道,在这里我们就不多讲了 。
接下来,我们来正儿八经的讲一讲这位“三绝”画祖的极致人生是怎么样的以及他的“画绝”有多么惊艳 。

顾恺之三绝指的是

文章插图
博学多才少年郎 一幅佛画名天下顾恺之出生在东晋时的晋陵无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无锡,顾恺之的家族在东晋时代也是一个官僚贵族家庭,因此从小也是衣食无忧,而家族里浓郁的文化学习氛围也使得顾恺之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期的顾恺之便奠定了自己的文学与艺术创作方面的基础 。
顾恺之的绘画创作师从卫协,而卫协则又是师从有“佛画之祖”之称的曹不兴 。
20岁时,顾恺之以一幅《维摩诘像》壁画而名传天下 。
那一年,金陵瓦罐寺筹建寺庙却缺乏资金,于是号召当时所有的官吏学士来进行捐款,但是没有一个人捐出超过10万钱的,所有人捐的钱远远不够寺庙扩建的,这时,顾恺之出来了,他说要捐出一百万钱 。虽说,顾恺之出身于一个不错的家世,但是他的家族也很难拿出这笔钱的,那么,顾恺之又是如何搞到这笔钱的呢?
他先是与寺庙之人商议,留一面墙给他作画,做好画之后,想要来参观的人第一天捐十万,第二天捐五万,以此类推,最终很快便筹集了一百万,而顾恺之的名声也在天下传开 。
顾恺之所画的便是著名的《维摩诘像》 。
其实在那和时代,也有许多人也都画过《维摩诘像》,这主要是因为与佛教传入有关,维摩诘原是一位得道的菩萨,后转世人间,但是他没有剃度出家,只是在家修道,而且还是拥有妻妾和万贯家财的富人,故称为大居士 。
但是那些人所画的画像中人物众多,不仅仅只有维摩诘,但是顾恺之的就不一样了 。顾恺之所画的《维摩诘像》里面只有维摩诘而已,并且,顾恺之还为其赋予了一种艺术形象,“清赢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通俗地讲就是,维摩诘的形象很轻瘦,仿佛有病的面容,伏在小几上,像是在深深的思考着什么 。而这个形象就与当时人们幻想的那些名士的形象相应和 。
同时这幅画也是顾恺之那“春蚕吐丝”般的绘画笔法第一得到完全的释放 。
其实这幅画之所以能使得顾恺之一炮而红,除了他过人的绘画才能以及他传神的人物形象外还有一个就是他迎合了当时封建士大夫阶级和文人墨客的情怀需求 。因为这些士大夫阶层也幻想着如同维摩诘那样既有佛家慈善的名称又有富贵奢华的生活,可以说 。顾恺之洞悉了当时时代的特质之一 。
顾恺之三绝指的是

文章插图
痴愚得以了终生公元363年,这一年,20岁的顾恺之凭借自身的才华得到了当时权臣恒温的赏识,被授予大司马参军一职,此后,他常常与恒温一起谈论书画、政治和军事 。顾恺之凭借他过人的才华与恒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顾恺之追随恒温之后,曾经多次与恒温一起到过长江中游一带,游历过荆州许多地方,写下了许多描绘这些美丽风景的文章,但是大多文章多以失传 。我们也只能从部分文献资料中看到些许的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