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心理学中的“共情”比“讲道理”,更得人心?( 二 )


为何心理学中的“共情”比“讲道理”,更得人心?

文章插图
02.人在沟通的时候,往往并不是寻找答案,更多时候需要的是情感的接纳 。
丹麦著名心理治疗师伊尔斯桑德在《共情沟通》中提到一个观点:给予一个人足够的倾听、积极关注、共情,他自己会疗愈自己,自己找出办法来 。
为何心理学中的“共情”比“讲道理”,更得人心?

文章插图
他说:他对来访者最常见的回应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嗯” 。
在他看来,他所做的只有一件事:倾听并有所回应,适当的时候,肯定对方的情绪是真切的 。
这种不加批判的回应,能让来访者可以毫无负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让负面情绪可以宣泄出来 。
正如心理咨询师茗荷所言:有时候,你觉得你什么都没做,只是陪在对方身边,甚至是听她哭一场,而她却在结束之后会告诉你,谢谢你,感觉好多了 。
03.丹麦著名心理治疗师伊尔斯桑德在作品《共情沟通》中总结了三条锻炼共情力的建议,这些建议或许不能够提高你的情商,但是可以帮助我们化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尴尬,学会共情 。
建议一:倾听,就是有限的信息和沉默,如果我们想让话题深入,最重要的就是放慢节奏,一次解决一件事情就好,能否对问题深入沟通才是关键 。
为何心理学中的“共情”比“讲道理”,更得人心?

文章插图
控制节奏,记得在对话中随时暂停 。
不要让对方喋喋不休的言语对你造成过度的刺激,因为这可能会使你陷入自顾不暇的窘境 。
你可以事先斟酌好几句话,以备在需要放缓对话节奏时说出来 。
以下举几个我们在倾听过程中的几个例子:
我们就保持不动坐一会儿,想一想你刚才说的话 。
我们现在的对话节奏太快了,放慢节奏吧,这样我就能跟得上你的思路了 。不如让我们先安静地坐一会儿再继续说吧 。
就一会儿!我只需坐一会儿好好消化一下你刚对我说的话 。
我清楚你有一肚子话要对我讲,但倘若我们最后能把一个话题从头至尾讲透彻,这也好过谈论许多话题却浮于表面 。所以努力保持静坐一段时间,考虑一下自己想要重点聊哪个话题 。
建议二:复述,复述是个简便易行的方法,但往往能带来不俗的效果 。
为何心理学中的“共情”比“讲道理”,更得人心?

文章插图
复述带来的诸多优势之一,就是能够降低我们日常习惯的对话节奏,给倾听者和倾诉者创造协调同步的机会 。
练习复述的方法就是把你耳朵听到的话重复一遍,就像下面这个例子一样:
安妮:上周五我回父母家的时候,看到父亲躺在扶手椅上面,他神情疲惫,脸上写满了忧伤 。我走过去给了他一个拥抱,但那感觉像是抱了块木头一样 。
倾听者:你刚对我说,上周五回家看到父亲躺在扶手椅上面,他神情疲惫,脸上写满了忧伤 。你走过去给了他一个拥抱,但感觉却像抱了块木头 。
安妮:是的,之后我走进厨房,问母亲是不是一切安好 。她二话没说转身就走了,起初这让我很气愤,但后来我发现她在那里啜泣 。
倾听者:你走进了厨房,向母亲询问情况 。她转身离开了,这让你很气愤,但之后就发现了她在哭泣 。
安妮:是的,我瞬间就对母亲释怀了,想给她一个拥抱却被她推开了,她说:“你父亲身患重疾,但多哭无益,一点用都没有 。现在做什么都于事无补,我只能选择承受这些了 。”
倾听者:你对母亲释怀了,想给她一个拥抱却被推开,她说你父亲身患重疾,多哭无益,她不得不承受这个沉重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