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是想被满足什么?( 二 )


如果从精神动力学来讲,拖延更多的是攻击某个客体,而这个客体可能是严厉的、挑剔的、羞辱的,或者说是不给予他自由的重要照料者 。
比如一个妈妈要拼命地控制自己的孩子,要让孩子在某个时间段去完成所有的作业,孩子又没办法表达出来,这个时候他很容易就用拖延的方式来对抗、来攻击妈妈,让自己能有一个自由的时间 。
同时,当外部驱力不断提醒自己,拖延也会成为我们成年的一个状态 。
【拖延,是想被满足什么?】我们会发现自己在要完成某个报表,或者定时完成某个报表之前,我们能掌控自己的时间,享受一些自由的感觉,但最后我们没有按时完成任务时,就会很自责 。
这个过程很有意思,明明知道自己在拖延,却又很享受这种拖延的感觉,过后又会责怪自己怎么又拖延了,然后下一次又是如此 。
事实上,这种类似恶性循环的感觉也很难受 。
那当我们拖延时,是想被满足什么呢?
从关系的角度来看,当我们拖延的时候,其实是渴望有一个能及时满足自己的客体 。
比如有一件事情我们没办法做的时候,就会特别渴望身边有一个人帮自己一下 。
以前有一个神话故事《田螺姑娘》,说一位青年农民靠给地主种田为生,日出耕作日落回家,基本没有什么时间做饭,当他把田螺姑娘捡回来之后,他每天都能吃到热气腾腾的饭菜 。
田螺姑娘就满足了他的一切需求,这就是一个完美的客体 。
所以,当我们遇到困难,或者遇到自己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我们就特别渴望能有一个完美客体的照顾 。
但往往我们也会因此而感到失望,于是就会对真实存在的客体有一些攻击 。
在关系里有一个词叫“投射性责备”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
丈夫原本因为自己晚归而感到有些愧疚,同时内心渴望妻子能把家里整理得非常有条理,还给自己把热气腾腾的饭菜做好,但是当他回家看到妻子在看电视,就会责怪说:“你怎么又在看电视了?”
其实这句话一说出来,就抵消了他的愧疚感 。
如果他知道妻子其实已经把家里和孩子都照顾很好的话,他就会更愧疚 。所以他直接认定妻子是没有做好家里事情的,这样他的责怪就很合理了,自己也不会体验槽糕的愧疚 。
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到,对于没有及时满足我们的客体,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抱怨,一种攻击 。
诚征优秀稿件:投稿指南

相关推荐: 我们该如何应对焦虑?
提及焦虑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 。相比愤怒,焦虑带给我们更大、更持续的困扰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焦虑呢? 认知心理学之父艾利斯就有被焦虑所困扰的经历 。《控制焦虑》中提及,自己小时候非常腼腆,害怕当众讲话,害怕与陌生人说话,尤其害怕和自己喜欢的女生说话 。看到艾利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