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孩子心理调节策略( 二 )


以上1和2属于消极策略 , 3属于中性策略 , 4、5、6属于积极策略 。
面临同一情境时 , 年龄相仿的孩子由于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不同 , 采取的调节策略可能差别很大 , 这不仅会导致不同的调节后果 , 形成思维习惯之后 , 还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人格以及修养和心理健康发展状况 。
“发泄”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攻击和破坏等问题行为 , 养成抱怨、报复等不良心理倾向与行为习惯 。
有些年轻父母认为 , 发泄有助于释放消极情绪 , 排解心理压力 。事实上 , 在释放和排解过程中 , 孩子并不愉快 , 他情绪亢奋、行为过激甚至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 破坏了和谐的人际氛围 , 之后还容易形成错误的思维模式 , 即出现问题都是外在因素造成的 , 于是 , 他通过把外在环境变得更加混乱 , 用两败俱伤来“扯平” 。显然 , 与其他几种策略相比 , 这种方式是消极和不足取的 。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习积极调节策略 , 否则孩子在心理调节能力方面就落后于同龄伙伴了 。
“被动应付”的孩子虽然不像“发泄”那样令人难堪 , 可能还显得比较听话 , 但孩子比较被动 , 不善于动脑筋 , 遇到问题就发呆;这种不喜欢意志努力的消极策略 , 阻碍孩子形成主动意识、创新精神和进取人格 。
家长容易忽视“被动应付”的孩子 , 因为他比较安静和乖巧 , 显得息事宁人 , 家长常常意识不到这样的孩子还需要进一步积极引导 。
“自我慰藉”是孩子用逃避现实的方式来调节心理平衡 , 达到自我安慰 。遇到矛盾和困难时 , 年龄小的孩子常常这样反应 , 这有暂时性的自我保护作用 , 但如果孩子对此依赖过多 , 会养成幼稚、退缩、逃避的心理与习惯 , 不利于提高孩子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勇敢面对现实的能力 。所以家长应该引导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减少使用这一策略 。
“主动解决”是孩子正确面对现实、认真分析问题、自主尝试办法的积极策略 , 它是人一生都在发展和提高的能力 , 研究发现 , 儿童从1岁就会出现使用这种策略的能力 , 并随着他运动、语言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 。
孩子的经验有限 , 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 , 所以他的主动解决策略有时不正确 , 有时不成功 , 需要家长的启发和帮助 。但是家长常常忽略了孩子的这种主动性 , 把他不正确和不成功的策略归为反叛、多动、固执和捣乱 , 因此采取否定、压制或者包办代替的管教方式 , 这将阻碍孩子主动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
“替代活动”是孩子调节自己需求的积极策略 , 当孩子“主动解决”策略不利的时候 , 他就退而求其次 , 选择一个对自己比较有意义的其他行为 , 从而求得心理平衡 。它与逆来顺受的“被动应付”不同 , 也与逃避和歪曲现实的“自我慰藉”不同 , 孩子选择“替代活动”的态度还是积极的 , 选择的行为也是相对能吸引自己并从中得到快乐的 , 因此“替代活动”是培养孩子心理调节能力的常用策略 , 有时孩子能自己找到“替代活动” , 有时需要家长的启发、提示、支持和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