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家庭关系:要高质量陪伴,不要强迫对方改变( 三 )


听完这句话 , 儿子感觉身体里流动的能量一下子全被憋回来 , 淤堵在心中 , 愤怒却又无从发泄 , 因为爸爸没有说错任何话 。
另外一个例子 , 一朋友形容小时候父亲看自己弹钢琴的感觉:爸爸就像在欣赏自己刚买回来的艺妓 。
这个例子里虽然有俄狄浦斯冲突 , 但最本质的含义都是:父母看不到孩子本身 , 父母看到的是孩子的功能价值 。
这不是一句指责父母功利心的话 , 也许父母并没有要求孩子必须功成名就 。但父母能否看到孩子本身的存在 , 而不是用外在价值去定义的物质性的“它” , 决定孩子的心能否直接感受到爱 。
若孩子本然的存在不被看见 , 即使父母为孩子倾注一切 , 孩子也只是父母表达爱的道具 。
孩子也许头脑上承认父母为自己付出很多 , 承认父母很爱自己 , 但心知道那份恒久的孤寂 。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说 , 关系分为两种:我与你 , 我与它 。
当我放下预期和目的 , 以我的全部本真与一个人或事物建立关系时 , 我就会与这个存在的全部本真相遇 , 这种没有任何预期和目的的关系 , 即是我与你的关系 。在马丁布伯看来 , “我与你”只是生命的瞬间 。
也许我与你神性相遇的境界太高 , 但至少我们普通人可以学习做到 , 去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 , 不是父母的延续 , 不是一个实现我们想象中功能价值的”它“ 。
孩子打篮球的体验、满足的表情 , 流动着一个生命的存在感 。打篮球带来的功能价值 , 是头脑总结出来的“它” , “它”并非不能存在 , 打篮球确实附带强身健体等很多好处 , 但如果你只能看到“它” , 听不到孩子快乐而急促的呼吸、看不见他满足的表情 , 孩子由内而外散发的快乐也不能共振你的嘴角上扬 , 那么 , 你和孩子根本不存在于一个空间 。你睁着眼 , 却是全盲的 。
当我们放下所有的要求、控制、评价 , 只是单纯看见对方当下的样子 , 当下的感受 , 并愿意和这个真实的人在一起 , 分享时光 , 这就是真正的陪伴 。
来源:图文均整理自网络 ,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
诚征优秀稿件:投稿指南

相关推荐: 焦虑就像流沙 , 你越挣扎 , 下陷得越快!
你了解焦虑吗? 焦虑可能的表现有: 恐惧 , 躁动不安 , 工作或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 , 失眠或睡不安稳 , 易怒 。在社交场合 , 焦虑者难以和他人交流:他们也许会感到他们一直在被别人品头论足 , 或许还会出现口吃 , 冒汗 , 脸红 , 胃不舒服等症状 。焦虑可能会突然出现 , 好比一次恐慌症…
【打破家庭关系:要高质量陪伴,不要强迫对方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