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茶一样,爱情也不是每个人都懂的

我们所处的环境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 我们适应着大千世界的进程 。同一杯茶 , 在不同的时间 , 不同的境地 , 不同的心情 , 会品尝到不同的滋味 。谈起来玄之又玄 , 品起来又是真真切切 。茶与我们 , 有说不清的姻缘 。每个人 , 都需要好好的喝一杯茶 。

与茶一样,爱情也不是每个人都懂的

文章插图
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 。如人们在品饮茶汤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 , 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 , 以及由此生发的丰富联想;反映茶叶生产、茶区生活、饮茶情趣的文艺作品;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 , 上升至哲理高度 , 形成所谓茶德、茶道等 。这是茶文化的最 高层次 , 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
开始入门 , 觉得喝茶舒服、有品味、爱屋及乌喜欢茶具;成高手 , 感受香、醇、韵、滑等等 , 看出品种、产地、制程等;后来 , 从茶汤看见春天、看见人生 , 进而看见宇宙甚至无极;最终 , 茶汤 , 还是茶汤 , 是真水无香 , 是无味之味 。
与茶一样,爱情也不是每个人都懂的

文章插图
喝茶难得有闲心 , 修身养性之余 , 不如种种竹 , 听听古琴 , 欣赏一下白鹤 。点一支香 , 定心煮茶 , 品味佳茗 , 和好友清谈读书 , 实是一种享受 。
茶作为情感交流的一种媒介 , 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拉得更紧密 , 拉得更透彻 。中国人家里常备茶 , 无论天南地北 , 总有一杯热茶在等待你 。明白这杯茶的意义 , 去到哪儿都是家 。懂得了茶 , 更有谈资 , 无论去哪儿都能说几句 。茶把一生的光阴凝成清清浅浅 , 起起伏伏中那一瓣恒久的心香 。
与茶一样,爱情也不是每个人都懂的

文章插图
茶道讲究“和静怡真” , 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 , 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 。佛教也主静 。佛教坐禅时的无调(调心、调身、调食、调息、调睡眠)以及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以静为基础 。佛教禅宗便是从“静”中创出来的 。可以说 , 静坐静虑是历代禅师们参悟佛理的重要课程 。在静坐静虑中 , 人难免疲劳发困 , 这时候 , 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的只有茶 , 茶便成了禅者最 好的“朋友” 。
真:中国茶道精神的终 极追求 , 中国人不轻易言“道” , 而一旦论道 , 则执着于“道” , 追求于“真”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 极追求 。追求道之真 , 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 , 达到修身养性 , 品味人生之目的;追求情之真 , 即通过品茗述怀 , 增进茶友间情谊 , 达到互见真心的境界;追求性之真 , 即在品茗过程中 , 真正放松自己 , 在无我的境界中放飞自己的心灵 , 放牧自己的天性 , 达到“全性葆真” 。
茶艺本身就具有仪式感 。每个人的需求点不同 , 感受也不尽相同 , 应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 , 通过不同的形式去感受 , 最终寻找到自己内心的茶 , 寻找到茶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