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钧窑要了解这些

钧瓷以窑变为神 。烧制中同施一种釉,一经烧成即呈五光十色 。故云“入窑 一色,出窑万彩” 。千变万化的窑变效果,形成了色彩变幻无究的神奇,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五彩渗化,相映生辉 。在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下观赏各有情趣,耐人寻味,并辄有新意 。

收藏钧窑要了解这些

文章插图
钧窑传世品颇多,且窑址发掘工作也有过多次,窑址的时代从宋代到元明时期,而其周边窑业的情况也逐渐开始清晰起来,这些无疑都是推动钧窑源流研究的因素 。
宋官钧窑瓷器的造型主要有花盆、花盆托、出戟尊等,釉则利用铁、铜的不同特点,以高温还原焰烧出铜红窑变或纯天青、月白等多种色釉,改变了以往单色釉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此花盆瑰丽的玫瑰紫釉及花瓣式的造型使其愈显精美、华贵 。
收藏钧窑要了解这些

文章插图
钧窑窑址在河南禹县,宋称钧州,故名钧窑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分布于禹县钧台、神镇和八卦洞附近 。钧窑始烧于唐,兴盛于北宋晚期,其黄金时代大约在北宋宋徽宗时期(1101~1125年),有着“釉具五色,艳丽绝伦”的美名 。
钧瓷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在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之后的今天,它又被重新挖掘出来,得到了更为空 前的发展,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如今的钧瓷生产无论是造型设计,烧成工艺,还是品种釉色,艺术风格,都日臻完 美 。
收藏钧窑要了解这些

文章插图
钧窑以其神奇窑变釉色技术著称于世,宋人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其釉色的灵动微妙 。在烧制中,瓷匠将铜元素掺入配料中以呈色 。烧制出来的钧瓷釉色,千变万化,红、蓝、紫等多种颜色交相融汇,流光溢彩 。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独 一 无 二的,世人皆称“钧瓷无 双,窑变无 双”或“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
【收藏钧窑要了解这些】目前,对宋钧瓷的“紫口铁足”形成机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胎质含铁量大,高温烧造过程中铁无素被氧化呈现紫褐色”,造成其出现“紫口铁足”的现象 。笔者对所藏的两件宋钧瓷观察发现,“紫口”颜色较深,底足“铁色”亦深,二器的“紫口铁足”现象都比较明显 。但是,其形成机理与胎内铁元素氧化呈色理论不附 。对花口洗的“紫口”及粘连部位露出的较明显的“护胎釉”对比分析认为,宋钧瓷的“紫口铁足”现象应是施用的褐色“护胎釉”所致 。观察表明,粘连处的“护胎釉”颜色与器口边缘、底足呈色基本一致,只是口部由于被薄釉遮盖后所呈现的“紫色”要略浅一些 。因此,“紫口”的形成应是高温下釉料流淌,口沿处釉料稀薄而呈现出褐色“护胎釉”的颜色,并非胎质内铁元素氧化所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