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你为什么要生气?”


深度解读“你为什么要生气?”

文章插图

从生理的层次来看,如果我们长时间地怀抱着未解决的愤怒,我们的身体就无法有效地发挥排毒功能,最后这些累积的情绪一定会导致身体的疲惫,然后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式的抑郁和沮丧 。
可以说,压抑下来的愤怒是带有剧毒的 。
虽然在最深的层次上情绪如同所有的现象一样并没有不变的实质性,但这些如幻的情绪一向是所有烦恼的源头,因此必须当真地研究探索一番 。
在各种类型的情绪当中,愤怒或嗔恨是最容易被人认同和表现出来的负面能量,它也经常被政客利用来制造同仇敌忾的向心力,继而为整体社会带来了破坏性的灾难 。
愤怒之所以会被人认同,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是情绪当中最强而有力的 。由于原生家庭、学校及社会所强调的教育大多奠基于完美主义、优胜劣败及逞强好胜之上,所以情感经验中的恐惧、哀伤、脆弱、不安全感甚至是深层的嫉妒,都无法轻易地被人们承认或认可;唯独愤怒能够带来一股力量以及权力被壮大的感觉,因此自我可以藉由它来暂时得到确立,继而变成了人们比较偏袒的情绪能量,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合理化的无明之火 。
然而愤怒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愤怒只是单纯的暴力展现,还是个中另有隐情?
根据心理治疗上的观察,其实愤怒永远和期望落空有关 。如果我们所期待的同理、支持、爱、和谐的交流或是任何一种欲求得不到立即的正向响应,日积月累就会形成愤怒 。
而得不到正向响应又往往和沟通的质量、双方深埋的童年经验所形成的防卫机制有关,因此是极为复杂难解的的问题,必须在关系的相处上扎下多年的觉察基础,才能够在双方都成长到某个阶段时彻底揭露那些最深的症结点 。
若想转化愤怒,首先得学会不把愤怒当成是必须铲除掉的敌人,在不与其对立、不压抑它、不合理化它、也不将它发泄出来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像个潜水员一般地深入于其中去探个究竟 。
细究之下我们会发现,愤怒底端永远埋藏着早期压抑下来的恐惧,而这些恐惧能量多半存留在海底轮与脐轮(掌管肾上腺素的分泌) 。
从比较精微的层次来看,用言语或行为来宣泄愤怒,其实是一种逃避反应;因为不愿意面对或承认内心深处的恐惧,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跟威胁性极高的恐惧共处,所以我们立即将其转成了愤怒的言语和行为 。
记忆中的童年,父亲总是被母亲一针见血的批评所激怒,因此面子问题一向是横梗在他们之间的最大障碍 。我小的时候总是向着父亲,对母亲的说话方式非常反感,等到我自己进入两性关系之后,才明白母亲那时必定是意识到了父亲的情绪封闭性底端的恐惧,但不幸的是她把自己对爱的需求否定掉了;她不能承认自己需要父亲的爱,而只是一味地要求父亲提供她更多的金钱保障,所以一生都错置了追求的方向 。
如果她当时能学会面对“不被爱”的那份恐惧感(伴侣总是沉默寡言,一定会令我们感觉不被爱),并且沉住气去经验体内的恐惧能量,或许就能发展出一种内在的空间来面对伴侣的恐惧 。如此一来说话的语气自然会柔软些,态度之中也比较能带着同理和体恤 。
【深度解读“你为什么要生气?”】反过来看,父亲如果能洞察到面子问题底端的恐惧与自卑,而不把面子的需求那么当真,便可能以伸缩自如的幽默感来面对母亲的金钱焦虑,甚至能体认到她真正渴求的并不是金钱而是爱 。
上几代的中国人在心理上有一种非常扭曲的发展,就好像把心中的爱表达出来是一种示弱的展现,或许我应该说这是全人类共通的心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