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张图教你一分钟认识我们的“心理卫士”( 四 )


四、潜伏期:6—11岁
40、升华:你积极参加一种活动 , 这种活动可以在象征层面使梦想成真 。
41、挑衅:你诱惑他人发生性关系或者惩罚你 , 或者二者同时 。
42、合理化:你找个借口来减轻张力 , 通常是在否认某些现实之后 。
咨客在约定会面时总是迟到 , 他找到各种借口诸如“塞车、生病……”之类 。
43、穷思竭虑:你“过度分析”和“徒劳无益”地试图解决问题 。
44、逆恐行为:你越怕什么 , 越做什么 。
爬摩天大楼 , 可能是恐高的人 , 把人际关系的敌意投射到了空间关系上 , 只有潜在的可伤害性 。
45、理智化:你被一种特殊的行为理论所激励 。
看励志书的人就是典型的运用理智化防御机制的人 。
46、社会化与疏离:你用你的社交能力使你远离痛苦的想法 。
社交就是让自己处于人群中 , 以免碰触伤口 。
47、自我功能的本能化:你赋予一种自我功能以一种象征性的含义 。
例如:“洗碗是女人的事情 , ”这是不合理地将一种特定的工作与性别等同起来 。
48、某一种自我功能的压抑:你将自我功能转化为本能 , 并受到内疚感的冲击 , 所以你关闭了这一功能 。
例如:你不能阅读 , 因为阅读等同于被禁止的性行为 。
孩子都有弑母嫁父或者弑父娶母的想法 , 想独占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 , 慢慢地知道这是不可以的 , 于是这些想法就压抑 , 长大后就转向其他方面 。考试焦虑症就是怕自己考好了 , 因为一旦自己考好了就是对父亲或者母亲的一种攻击 。
49、理想化:你过高评价某个人 , 因为—
a) 自恋:减轻自己不完美而导致的耻感;
自恋=自卑 , 我吹嘘别人 , 就是减轻自己不完美而导致的耻感 。
b) 自恋:你将此人与你过高的自我意象(自体客体)融合起来;
吹别人就是在吹自己 。
c) 爱:避免体验失望;
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 , 就猛吹这个女人好 , 否则岂不是自己很没品?
d) 移情:他们就像你小时候的完美的父母一样 。
50、贬低:你瞧不起某个人 , 以便保护你的自尊 。
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
五、青春期和后青春期—第二生殖器期(13—20岁以后)
51、幽默:你到处搞笑以回避痛苦的情感 。
52、具体化:你停止使用抽象思维(本来你有的);你谴责某种“化学失衡” , 或者寻找一种病毒 , 以回避思考那些让你沮丧的关系 。
把原因归结到一件具体的事情上 。
53、反认同:你努力变得跟父母不一样 。
54、小团体形成:你身处人群中以对抗性冲动 。
小团体化与小团体形成的区别:
小团体化:形成一个人际圈子进行排外——党同伐异
小团体形成:身处人群中逃避孤独 。
55、禁欲:你回避与人交往 。
56、同性客体选择:你的同性别的“伙伴”减轻了你对同性恋刺激的恐惧 。
六、杂类:
57、一种情感对抗另一种:你专注于一种情感 , 而回避另一种 。
爸爸妈妈担心孩子出事 , 于是不允许孩子出门 , 爸爸妈妈专注于“安全”这一情感 , 而忽略了其他情感 。
丈夫专注于“友情” , 而忽略“爱情” , 这肯定要出问题的 。
58、过度抽象化:你滥用理论 。如果你也否认或者重建现实 , 那你有可能是精神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