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荒”时代,还可以选择谁( 二 )


假如别的孩子在争端中很容易占上风,而没有任何阻力的话,她们会变由开始的无心变为故意 。
而且,选择一个好的玩伴群是必要的,假如不是一个层次的怎么也难玩到一起去,当然,如果你不怕孩子的心灵受伤害也可以让她自己体验,自己解决 。
好网网友:今今妈
这种问题我家女儿身上也出现过 。我女儿才三岁半,邻居的女孩子大她两岁 。有时候,她和我家女儿玩的挺好;有时候就对别的孩子说,咱们都不跟今今玩 。
我看今今倒无所谓,还是跟着她们疯跑,有时候还从家里拿出一两件玩具贿赂人家,回家的时候再要回来……要说女儿性格不好,但在幼儿园,她的小伙伴一点儿也不少!可是家门口的几个孩子对她就不是那么友好 。
也许网友gaochengche说得对,不是一个层次很难玩到一块 。我们住的家属院,是孩子奶奶家的,厂里的大部分职工都退休或者下岗了,今今穿的、吃的、玩的、用的,都要比周围的孩子强一些——在幼儿园就没有这种明显的差距 。
所以,这可能就是她在家属院里不受欢迎的理由吧?
不过,只要她有自己的交际方法,又不感到挫败、难过,我也没必要耿耿于怀 。
我认为,小朋友之间也讲“对脾气”的,接触的多了,你女儿自然会找到合适的伙伴,只要她自己没觉得什么就好了 。
更多精彩讨论,点击进入
与人交往是与生俱来的需要
交往对幼儿成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
一个人的个性总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与他人的交往逐步形成的 。
在交往中,才使孩子有了更多的学习各种知识并获得社会经验的机会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和掌握道德行为规范、社会价值观念,学会认识别人和评价自己,渐渐地形成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意识倾向、心理特点和个性品质 。
交往有助于激发和扩大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兴趣越广泛,他的精神世界就越丰富,才能就越全面,眼界就越开阔,学习就越轻松 。
当孩子遇到“伙伴危机”,妈妈们也可以试试下面的办法:
鼓励孩子多串门
串门是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可以促使孩子性格变得更为开朗、合群,培养团结友爱、宽厚待人、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 。但父母对孩子的串门时间、地点和礼仪要给予及时指导 。要引导孩子学会并使用交往礼仪 。礼仪是内在道德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包括文明礼貌的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待人接物态度和优雅得体的举止等 。
可执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