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破解了钧瓷的秘密

钧窑始烧于北宋,金、元时期延续烧造 。其技术特征是在釉里掺有铜的氧化物,用还原焰烧出绚丽多彩的窑变釉 。钧釉主要特点是通体蓝色与彩霞般的紫红釉相互错综掩映,釉层肥厚润泽 。钧窑系瓷器的烧造地点很广,河南的禹县、郏县、登封、新安、汤阴、安阳,以及河北的磁县等都有烧造 。

谁破解了钧瓷的秘密

文章插图
金代中前期是钧窑瓷器的重要发展期,不但数量大,制瓷水平极高,随着钧窑瓷器传统瓷器釉色天兰釉、月白釉及兰釉红斑主要釉色基本确立,钧瓷更深得当时人们的喜爱,需求量日益增多,加上钧瓷釉乳浊厚釉对胎土呈色要求不高的特点,烧造窑场以禹州为中 心,迅速向周边扩展到宝丰清凉寺、汝州严和店、郏县窑、鲁山窑、新安窑、当阳峪窑、鹤壁集、林县窑等 。金代中后期至元代,随着元朝统一,更为钧窑瓷器的生存提供了相应的条件,钧窑器瓷得以更为广泛地传播延续,不但在河南有众多的窑口在烧制钧窑瓷器,而且波及河北、山西、江苏、浙江、江西、广东等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瓷窑系 。钧瓷窑系的形成同宋元时期北方其他如定窑系、耀州窑系和磁州窑系等主要窑系相比,虽然比较缓慢,时代相对较晚,但它的出现,正是北方瓷业正逐渐走下坡,定窑系、耀州窑系和磁州窑系走向衰落之时,给不景气的北方瓷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
宋代官钧瓷器底部虽然没有明清的什么纪年款,但是官钧底部刻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些数字,表示一套器物的大小序号,还有的刻有“奉华”等字样 。并且底部还有上釉;而民窑都是生活用品,就没有这么细致了;
谁破解了钧瓷的秘密

文章插图
钧瓷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尤其北宋后期官钧瓷的制作,无论从造型设计、烧造工艺或品种、釉色、艺术风格、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以至金元明清各代仿钧之风盛行一时 。由于工艺条件和审美的不同,金元以来各地仿钧窑口除继承宋钧的传统工艺,又创烧出一批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品种 。
以“钧窑入列‘五大名窑’的由来”、“传世‘奉华’铭瓷年代、真伪辨”、“‘花石纲’、‘艮岳’与钧窑无任何关联”、“所谓‘考古依据’的澄清”、“神垕窑址的发掘”等几个关键章节严密考证并提出较多的新观点、新证据,一一否定北宋官钧说所有依据,确认目前已知窑口的钧瓷始烧年代为金,元末明初或稍晚始烧所谓陈设器 。钧窑并不是北宋官窑,实为民窑,将之列入宋代“五大名窑”是历史的误会 。
谁破解了钧瓷的秘密

文章插图
瓷器工艺钧瓷的窑变工艺及其二液分相的釉层结构与其它瓷器截然不同 。其胎骨釉料全部采用禹州特产的孔雀岩、虎皮绿、阴阳土、玛瑙石、豆腐石等名贵矿物 。经夏日曝晒、秋雨浸润、寒风冰冻、春暖软化,然后再用清净的颍河水制釉 。钧釉在配方上改变了过去单纯以氧化铁作呈色剂的传统,而是配上了铜、铁、磷、锡等多种元素,使釉层含蕴光荧犹如宝石,钧瓷窑变鬼斧神工,气势雄浑,飘逸虚幻,颇见神韵,钧瓷造型有着强烈的民族艺术倾向,着意表现一种冷峻崇高的民族意识,简介清新的美感使它在世界工艺史上散发出浓郁的民族工业芳香,古拙高雅,技艺惊人,法古创新,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一件器物可一色纯净,可几色辉映,加上变幻莫测的流纹,其自然效果远非刻意追求的人工修饰所能及 。
【谁破解了钧瓷的秘密】钧窑以其神奇窑变釉色技术著称于世,宋人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其釉色的灵动微妙,“在烧制中,瓷匠将铜元素掺入配料中以呈色 。”烧制出来的钧瓷釉色,千变万化,红、蓝、紫等多种颜色交相融汇,流光溢彩 。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独 一 无 二的,世人皆称“钧瓷无 双,窑变无 双”或“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