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货运的首场战事,60天市场份额超过50%

随着滴滴货运的快速上线和铺开 , 滴滴出行帝国的又一块重要拼图完成 。
没有痛点 , 就没有创新 。
滴滴货运所对应的同城货运市场 , 是此前出行行业中“互联网的阳光”较少照到的一个领域 , 也是消费不透明、消费者投诉率居高不下的领域 。
然而 , 滴滴并非首个吃螃蟹者 , 却又为何能在区区60天内抢下这一市场的半壁江山?
本文试图从B端和C端的协同视角来观察分析这一问题 。
60天和50%
随着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基本阻断 , 出行行业复苏的速度超乎想象 。
滴滴更是动作不断 , 在基本统治了网约车市场之后 , 滴滴开始像一位拼图高手一样 , 不断在庞大的帝国基业上勾勒新的疆域——花小猪作为独立品牌开始攻掠下沉市场 , 而同城货运业务——滴滴货运也在6月中启动 。据相关媒体报道 , 目前滴滴货运在成都、杭州等地市场份额已超50% 。
“我仔细算了算 , 现在每天有一半以上的订单都是滴滴货运过来的 , 我身边的很多司机的情况也差不多 , 进来越早的赚到的越多 。”作为最先开通滴滴货运的一位杭州货车司机 , 马师傅的收入结构显示出一个事实——滴滴货运在试水城市的市场份额已经过半 。
司机的收益也很不错 , 这位师傅在今年6月加入平台 , 两个月净收入差不多2万元 。
商家端也有同样的感受 , 杭州建材市场商户反馈每天80%的订单都通过滴滴货运发出 , 而在杭州近郊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 滴滴货运的订单也能占到五成 。
“感觉滴滴货运会比较靠谱 , 毕竟是大平台更可信 , 现在同城货运行业太不透明了 。我非常期待滴滴货运赶紧在重庆运营 。”消费者刘先生对「子弹财经」表示 。
想到同城货运 , 消费者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场景 , 往往是搬家 。但也正是搬家的痛苦经历 , 让许多消费者视同城货运为畏途 。
在滴滴杀入货运领域之前 , 除了少数新兴互联网企业 , 同城货运的基本模式还停留在PC时代 , 车主要么在分类信息网站上“趴活” , 要么大多与搬家公司或家居城、建材批发等有短途货运需求的行业绑定 。
但同城货运的口碑极差 。
8月初 , 北京本地媒体报道 , 有多名曾与“四方兄弟搬家公司”产生纠纷的消费者反映遭遇“收费套路” 。随后监管部门和警方介入 , 证实该公司在搬家过程中要求额外费用 , 并采取言语威胁、扬言搬走物品等“软暴力”方式牟利 。先后强迫26名事主支付额外费用共计5万余元 。此后 , 该公司的22名员工中 , 有21名因涉嫌强迫交易罪被朝阳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
即使是互联网平台也未必能保证行业的透明 , 此前 , 相关部门就多次发文 , 对网络货运平台经营不规范行为进行核实处理 , 货拉拉、快狗打车均在其中 , 各种消费投诉亦充满于各大投诉平台 。
都是短途出行 , 为什么同城货运的投诉率远高于网约车?业内人士分析表示:货运行业的集中度低、互联网化程度更低且消费者需求低频分散 , 因此一直缺少相对规范的行业准则和标准 , 属于典型的非标品业务;而部分消费者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 , 吃亏后往往选择放弃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