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亿《八佰》,难救华谊

8月21日,《八佰》正式上映 。截至发稿,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八佰》票房达到9.31亿 。上映四天,票房接近十亿的成绩单使《八佰》被业内人士称之为拯救电影市场之作 。
自点映以来,华谊兄弟的《八佰》已成为了最大的一匹“黑马”,票房一路高涨 。上一回华谊站在行业的焦点,恐怕是二十年前,在《鬼子来了》等热门电影的驱动下,将华谊兄弟送上中国电影市场的中心位置 。
其实,《八佰》不仅仅是四行仓库的保卫战,也是华谊兄弟的保卫战 。对于从上市后就不顺的华谊兄弟来说,《八佰》无疑也承担着“扭亏为盈”的重任 。
【十亿《八佰》,难救华谊】毕竟,自从2018年业绩为负以来,华谊兄弟在2019年亏损近40亿,2020年Q1财报亏损1.42亿元、资产负债率达54.38% 。如果不在2020年实现盈利,华谊可能将面临退市 。
但要完全把华谊带出泥淖,仅凭一部《八佰》,或许还不太够 。
保底金额“惹怒”中小影城
在8月2日宣布定档信息之后,片方很快就高调宣布了点映计划,一度被称为“想要复制《哪吒》” 。
其能在上映之初就有如此好的成绩,点映功不可没 。在8月14日提前点映之后,在8月17日至8月20日期间《八佰》再一次扩大了点映规模,从单日1万场增至4万场,密钥期限也增加了两个小时 。
不过,八佰的发行模式也同样为华谊带来了争议 。
锌财经了解到,影院在上映《八佰》前,需交纳保底金额,超出保底的部分,才是按照院线分账发行方式进行正常的结算 。而影院能否获得点映资格、是否要实现保底发行,则与2019年影院的票房数据决定 。对此,国内影院被分为了三个档次:
年票房>1000万的影院可参与8月14日的点映;
票房在200万元以上的影院,可在8月17—19日参与点映,每天只有1-2个厅参与,每个影院只能放映1-2场;
而200万元以下的影城,除了不能参加点映外,还需按上年实际票房X3.5%核定保底金额,在8月19日前将该笔保底费预交给发行方指定帐户,才能放映该影片 。
尽管《八佰》回应“旨在保护电影市场的正常秩序,打击偷漏瞒报,也得到了业内绝大多数院线、影管公司和影院的支持”,还否认了影院要交3.5%的保底金,但据封面新闻报道,保底金仍然存在 。
有影院经理提到,华谊这次的发行策略反反复复,最开始说中小影院不保底也可以拿密钥,后面又不给了 。
据拓普数据统计,2019年全国共有影院11800家,而获得《八佰》放映密钥的影院有9497家,不少影院未能拥有《八佰》的放映秘钥,“华谊说给了9000多家影城密钥,但是没有说给密钥的这9000多家影城里,包含了多少家没复工的影城 。”上述影院经理提到 。
此次收保底费的措施,也侧面反映了华谊已出现的现金流紧缺问题,此举也有继续回笼资金之意 。只是,华谊没有考虑中小影院更缺现金流,他们还没有从疫情的打击中缓过劲儿,自然是拿不出这笔保底费的 。
但光是目前获得的票房成绩,对华谊来说,还远远不够,毕竟,华谊面临的境地并不比“八百壮士”所遇到的简单 。
上市十余年,风雨飘摇
华谊兄弟曾经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广告公司,平时印个海报,做个灯箱,与电影并没有太大关联 。其在1998年投资的冯小刚导演的《没完没了》,让其狂赚5000万,正式踏入了电影之路 。
在这之后,随着有“内地第一经纪人”之称的王京花与旗下艺人的加入,2000年到2004年,华谊兄弟迅猛发展,在影届的地位逐渐稳固 。
不过,在电影上过度依赖冯小刚、在艺人经纪上完全托管给王京花的华谊兄弟,在2004年-2005年间这两大左臂右膀先后离开之后陷入了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