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能处死杨修,为何却不敢杀害杨修的父亲?原因很简单!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东汉文学家,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母为袁氏(司徒袁安曾孙女) 。杨修出身弘农杨氏,为人恭敬、好学,有俊才,知识渊博,极聪慧 。建安年间(196—220),杨修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任丞相府曹操的主簿 。当时杨修负责丞相府的内外事务,都符合曹操的心意 。

曹操能处死杨修,为何却不敢杀害杨修的父亲?原因很简单!

文章插图
在此基础上,杨修数次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在曹植与曹丕争夺魏太子的事件中,杨修选择了站在曹植的阵营中,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最终曹操选择了曹丕作为魏王的继承者 。
杨修在曹植失宠后,有意疏远曹植,但是因为曹植毕竟是曹操的儿子,所以不敢过于明显,还是保持了一定的来往密度 。后来曹操知道了杨修参与了夺嫡事件,颇为气愤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天,杨修被曹操处死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曹操之所以除掉杨修,也是为了打压杨修背后的世家大族(弘农杨氏) 。那么,问题来了,曹操能处死杨修,为何却不敢杀害杨修的父亲(杨彪)?

首先,在笔者看来,曹操之所以不敢杀害杨彪,原因非常简单,这是因为杨彪的名气实在太大了 。并且,相对于性格狂妄的杨修,杨彪没有给曹操抓住太过明显的把柄,这促使曹操不敢加害他 。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杨彪这位历史人物 。
杨彪出身于著名的弘农杨氏,曾祖父杨震、祖父杨秉、父亲杨赐都官居太尉,并且都以忠直而闻名 。还是世代研习《欧阳尚书》的家族 。在东汉历史上,杨彪所在的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同为当时的名门大族 。当然,弘农杨氏更加长盛不衰,比如隋朝的杨坚、杨广等人,也都出自于弘农杨氏 。
曹操能处死杨修,为何却不敢杀害杨修的父亲?原因很简单!

文章插图
在熹平年间,杨彪因博学多闻而被公车征为议郎,后来迁任侍中,转为京兆尹 。在此之后,杨彪又担任了五官中郎将、颍川太守、南阳太守、永乐少府、太仆、卫尉等官职 。和杨修不同的是,杨彪担任的官职相对较多,这促使他结交了更多的名士 。
中平六年(189年)九月,杨彪以太中大夫职接替董卓为司空 。同年十二月,接替黄琬任司徒 。在东汉历史上,司空、司徒、太尉为三公,这堪称地位最显赫的官职了 。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废立皇帝的行为,遭到了曹操、袁术、袁绍、孙坚等人的讨伐,董卓在惧怕之下意图迁都长安,杨彪与太尉黄琬据理力争,因而被罢免官职 。不久,杨彪与黄琬一同被拜为光禄大夫 。十多天后,杨彪迁任大鸿胪,跟随汉献帝入函谷关,转任少府、太常,因病罢免 。后又任京兆尹、光禄勋,再迁任光禄大夫 。
曹操能处死杨修,为何却不敢杀害杨修的父亲?原因很简单!

文章插图
虽然董卓篡夺了朝廷大权,但是,面对反对自己的杨彪,董卓也不敢轻易杀害,这自然是顾忌杨彪的威望,尤其是杨彪的家族势力 。初平三年(192年)九月,杨彪接替淳于嘉任司空、录尚书事,后又被拜为太常 。兴平元年(194年)七月,杨彪代替朱儁,担任太尉这一官职,录尚书事 。在东汉末年,杨彪将三公的官职都担任了一遍,这在历史上是比较罕见的情况 。
兴平二年(195年),汉献帝想要东归,却遭到了李傕、郭汜等人的追击,对此,杨彪据理力争,斥责了李傕、郭汜 。同年,汉献帝移驾东迁,杨彪全力保护,到了最危难的时候,几乎遇害 。汉献帝回到洛阳后,以杨彪代理尚书令 。

建安元年(196年),杨彪跟随汉献帝迁都许昌 。当时百官举行大宴,兖州刺史曹操见杨彪神情不悦,惧怕之下离开宴会 。不久,杨彪便被罢免官职 。到了公元197年,袁术在淮南称僭号,曹操因此诬陷杨彪与袁术是亲戚,想要勾结袁术废献帝,将其下狱 。到了这个时候,曹操显然有除掉杨彪的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