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和孩子说话吗

总是能看到特别乖巧聪明的孩子,很多家长也抱怨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没有那么聪明,为什么不是那样的,其实你想过没有,这可能和你的教育有关系,生活中你和孩子沟通的方式,说话的方式,生活中你生活行为的影响等等都是会影响孩子的 。
【争分夺秒的早晨,冲突高发期】
早晨,3岁的洋洋不肯起床,妈妈哄了好久也不行 。眼看着就要迟到了,无论是用物质诱惑,还是讲道理,洋洋就是不为所动 。于是妈妈只好硬从被窝里把洋洋抱出来,结果洋洋大哭起来 。此时妈妈真的生气了,大声说:“就是因为你,妈妈每天上班都跟打仗一样,动不动就迟到!迟到要扣钱的,你知道不知道?没有钱,你还想要变形金刚玩具?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
请你深呼吸:3岁左右的孩子还没有走出“第一反抗期” 。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的家长常常感觉心力交瘁,难免认为孩子是故意和家长对着干,带着这样的负面情绪去应对亲子关系,必然不能解决问题 。于是,每天清晨的宝贵时光都被用来和孩子进行拉锯战,一天的开端是那么紧张、焦虑、不顺利!
试试这么做:1、尽量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简短告知孩子如果他继续这么做的后果:“因为你不肯起床,让我感到很生气,这样我们两个人都会迟到 。”
2、就事论事,针对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 。家长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无限联想、给孩子贴标签,从孩子赖床(事件)联系到孩子不懂事(个人品性)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也不要在结尾处加上“我不喜欢你了”这类威胁的话语 。
【你真的会和孩子说话吗】3、多利用祈使句,少用否定句,不妨尝试将语句的“你”都替代成“我” 。可以这样说:“我喜欢早晨按时起床的小朋友,你是不是按时起床的小宝贝呢?”或者:“我希望你能马上起床,我相信你也不愿意上幼儿园迟到 。”
4、功夫用在平时 。晚上让孩子早点睡,尽早让孩子习惯用闹钟叫醒自己而不是妈妈,让孩子知道上幼儿园迟到了,更难过的是自己而不是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