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我们都知道孩子是父母精血的结晶,而孩子不仅会在外表上长得像父母,更在性格上、行为方式上,会烙上父母的印迹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孩子在许多方面都在遗传或复制父母的特征,就像面对一面镜子 。所以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
父母爱运动,孩子必定体力充沛、爱探索;父母性情温和,孩子必定情绪稳定、容 易相处;父母较少挑剔,孩子必定宽容有度、不易抱怨 。同样的,一个孩子性情急躁喜欢对抗,很可能是因为父母一方遇事缺乏耐心、不冷静;孩子自卑的背后,也 一定有位自我价值感低下,不得不靠指责、批评别人获取心理补偿的爸爸或妈妈 。
孩子有缺点,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当你站在镜子面前,发现 自己脸上有灰,会马上用纸擦脸而不是擦镜子 。但在生活中,父母发现孩子的问题时,却很少会积极自省 。大多数父母仍愿意扮演“教育者”的身份,把成长的“自 主性”交到孩子手里,出现问题,才用批评教育的方式希望为他们指出正途 。这一方面是因为逃避和推托的确比承担责任更容易,另一方面相对于自我成长,父母对 教育孩子更感兴趣,这就阻碍了父母对自身问题的体察和认识 。所以,当父母再为孩子出现的各种状况束手无策时,有必要静下心来跟自己对话:孩子为什么会这 样,是不是我在某些方面对他造成了影响?
谨言慎行,不如完善自我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 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父母谨言慎行,处处为孩子做好榜样,孩子自然会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受益 。但如果仅仅是为了教育孩子提供一 个复制的样本,而非自我要求,便又走上了歧途 。孩子复制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言行举止,更重要的是这些言行背后的心境、态度、思维、品格 。意识层面的言行,不 足以掩饰潜意识层面的实质内容,在孩子面前惺惺作态是没用的,孩子完全有能力洞察父母的真实想法 。而做父母很重要的一个境界是,既能够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 和完善自己,也明白“我是谁”比要求孩子“成为谁”更重要 。一位对自我要求较高的家长,真正在意的是自我完善,而非教育孩子 。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知道了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所以正所谓“知子莫若父”这样的话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在孩子的成长 过程中,父母更是对其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人,也是他们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