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还有救吗?

针对饭圈的整改,今年已是第三次:
响应相关专项行动,豆瓣拉踩小组、青青草原、吃瓜人才组等豆瓣小组停用整改30天 。新浪微博、豆瓣网、抖音、兴趣部落、超级星饭团、爱豆APP平台因存在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饭圈”互撕等不良信息和行为,被网信办点名通报 。
在上述豆瓣小组,几乎每天都会有一个新的撕逼主题 。年初爆发的“肖战227圣战”事件,更是撕开了偶像文化的一道创口,至今余波未平 。与繁荣的粉丝经济伴生的,是举报、造假、网暴的一片乱象 。
饭圈流量,越来越显示出其“水能覆舟”的一面 。追星产业上下游都试着做出调整,避免自己成为那个被池鱼殃及的城池 。
爱豆婉拒微博搬家,姐姐喊停应援集资,经纪公司引导后援会运营,粉丝选择性放弃控评、打榜……面对新一轮整改,不乏饭圈人士登高一呼:“关闭超话”“清理数据”“禁止氪金” 。
群众早看腻了,饭圈更拼累了,其实各方都想追星减负 。但如何避免圈层冲突?如何确保圈地自萌?如何才能合理应援?而当粉丝真正回归理性,那些依托打榜、氪金而生的追星产品,又该如何自我调整、重获价值?
这些问题存在已久,但从未像现在这样具有讨论价值——到了不得不变、确实能变的时候 。
追星产品,结构性的“病”
每提及饭圈乱象,必有应援打榜、超额消费和煽动粉丝群体互撕谩骂三大典型问题 。
打榜这事儿,在饭圈文化发达的亚洲国家极其常见 。最初,日韩偶像产业为增加粉丝追星时的参与感,策划系列权威榜单供集体互动 。
随着中国本土偶像崛起,韩流追星模式的传统影响加上本土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需求,粉丝被迅速卷入以榜单为主的数据战中 。
新浪微博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发榜单的产品 。上线之初,站内便设立明星风云人气榜 。彼时,姚晨、章子怡稳占前列,杨幂、唐嫣还叫“新人” 。榜单价值尚未被真正激活,单纯用来展现粉丝量、热度 。
当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开始领军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微博一度惨淡 。直到微博敏锐察觉到追星的强大生产力,设计了超级话题、明星势力榜等新功能,激活粉丝流量,也让大众在聚集效应下重返微博 。
【饭圈还有救吗?】如今,明星势力榜分为内地榜、新星榜、港澳台榜等九个维度,分设日榜、周榜、月榜分区 。各大榜单计分规则不同,冠军获得的资源扶持也不同 。而鉴于微博仍是拥抱国民度的最重要渠道,明星、粉丝只能积极参与榜单追逐,争取换区换榜、专属推荐等机会 。
除转赞评外,送花能快速提高榜单分值 。一朵虚拟鲜花贡献两个爱慕值,用户可通过单独购入或开通会员获得 。去年,几家粉丝联合举报、抵制明星势力榜,微博才将鲜花改成会员专属 。
今天的追星软件里,榜单是标配 。爱豆、兴趣部落、超级星饭团同期上线(2014年前后),主打“榜单+”的产品模式,以福利、资源吸引粉丝参与,再借特色生态尽可能实现差异化 。
爱豆、超级星饭团站内设有社区、广场版块,但用户活跃度极低 。一旦榜单文化消亡,两大产品的生态将彻底崩塌 。兴趣部落作为综合性社区,注重内容布局且和QQ群相互打通,能靠粉丝密切社交实现流量沉淀,基建相对稳固 。
抖音、豆瓣的问题不在榜单,而在舆论引导 。前者的爱DOU榜影响力弱,并非粉丝必争之地 。但平台上“娱乐爆料号”奇多,常因恶意剪辑、虚假爆料惹怒粉丝,引发大规模观点冲突 。
后者没有榜单,可聚集了众多娱乐小组,容易在过度八卦、散播谣言中掀起争议,是“八卦原产地” 。去年微博轰轰烈烈的“坤伦大战”,导火索正是豆瓣小组“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啊”钓鱼帖 。不完全统计,光微博就有数百个挂名“鹅组”“八组”的账号,粉丝动辄百万,可见辐射范围之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