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的格力赶超后,海尔智家的5大挑战( 三 )


海尔智家对于海尔电器进行私有化,更多的是能够解决内部经营效率的问题,以及业务、股权分散等问题,而海尔电器在没有被私有化前,已经是海尔智家的控股子公司,海尔智家占海尔电器比例超过45%,并实现财务并表 。
这也就意味着,海尔电器全部的收入及利润一直以来都已经体现在海尔智家的财务报表中,并不存在任何1+1>2的问题 。海尔智家在业绩层面也不会因为私有化海尔电器而出现额外的增量 。
除了在私有化海尔电器后无法达到提升业绩的目的外,海尔智家在香港上市后,还要面临港股对于家电企业更低PE倍数估值的压力 。
目前,在A股上市的美的和格力动态市盈率(TTM)均能够达到20倍以上,而海尔智家本身在A股的动态市盈率也超过26倍 。但反观在港股上市的家电企业,如TCL电子及海信家电等,其动态市盈率仅为9倍多 。这也就意味着海尔智家同样要面临港股更低估值的压力 。
尽管海尔已经将公司名称由青岛海尔变更为海尔智家,寄希望以智能家居及AIOT等概念,更加贴近互联网公司的估值逻辑,但公司目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仍然是“冰洗空”三大件,相比较小米超过30% AIoT生活消费产品收入以及接近10%的互联网服务收入来说,很难被划定为互联网公司,因此也难以得到互联网公司的估值 。
从历史数据来看,家电行业作为一个与经济周期强相关联性的行业,会伴随着宏观经济的起落而涨跌 。进入2020年,疫情在全球的肆虐,使得国际经济进入了一个下行通道 。作为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海尔智家在公司业绩及资本市场表现均会承受极大的压力 。
同时,在另一方面,作为一家成立超过30年的老牌家电巨头,在面对外界的各种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更应该将目光聚焦在公司降本增效、提升销售及经营效率方面 。资本市场的短期表现更多体现的是对于一家公司追捧情绪的涨落,而自身产品、业绩实实在在的突破,才是真正打破资本市场天花板的“终极利器” 。
上个世纪,动画片《海尔兄弟》让海尔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2018年,海尔重拍《海尔兄弟》,张瑞敏担任总顾问 。而这部新动画片《海尔兄弟宇宙大冒险》的第一集就是《快醒来,海尔兄弟》 。
【本文作者刘亚澜、蔡宝汪,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资本侦探授权发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 。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