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百亿补贴“换马甲”可否收复失地?( 二 )


对互联网企业而言,人流就是金钱 。阿里半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饿了么注册商户数量同比增长 30%,外卖业务的新增消费者中有45%来自支付宝APP 。尽管阿里在淘宝与支付宝APP内的显要位置为饿了么留出了流量入口,但实际的引流效果却不尽理想 。根据QuestMobile今年6月发布的数据,饿了么APP月活跃用户数为7661万,而美团外卖则为1.4478亿 。
从收入的悬殊差距中,两家平台流量上的巨大鸿沟可见一斑 。自被阿里收购以来,饿了么的阵脚就一直难以稳住,联合创始人中只剩康嘉和邓烨,高管只剩CSO潘远、VP钟宪文 。2020年9月初,CTO张雪峰也传出了离职消息,对于离职原因其本人并未作出说明,只表示今后会更多陪伴家人 。简洁平淡的回复,背后的信息让各大媒体琢磨不透 。
张雪峰算是饿了么崛起的重要推手之一,2015年受联合创始人汪渊的邀请加入公司,当年为了迎接新任CTO的到来,时任CTO汪渊主动让贤 。于是,张雪峰在担任汪渊的私人技术顾问不久后,正式走马上任 。
在此之前张雪峰一直是一位技术大牛,在行业内履历十分丰富 。在加入饿了么之前,曾担任携程国际事业部CTO 。履职饿了么一年之后,他迅速做出了成绩,将原本只有70人的团队打造成了1000余人的技术军团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得益于底层系统的全面优化,饿了么的日均订单数从几十万增长到300万的规模 。
2016年底,张雪峰又从硅谷为饿了么挖来多位技术大牛并许以高位,主要致力于大数据、AI、模型算法策略、核心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前文中所提到的市占率第一的盛况,可以说是张雪峰一手缔造的 。
但还没等饿了么把行业第一的宝座焐热,就在2017年被美团反超,上半年两家订单额相差10个百分点 。直到2018年被阿里收购至今,饿了么都再也没能与美团像从前那样打得有来有回 。乍看起来外卖赛道上倒下的竞争者们留下的份额都被美团收入囊中,饿了么撑到了现在,版图却并未有明显扩张 。
随着创始人张旭豪的“旧部”们陆续离开,饿了么的管理层也陆续“阿里化” 。把饿了么衰退的原因完全归结于被阿里收购显然有失公允,阿里在完成人事调整之后,必然会再向美团发起攻势,继“百团大战”之后,生活服务领域的战火又有重燃之势 。
贴身肉搏,你死我活
激烈的两强相争,难免走向贴身肉搏 。相较于通过算法手段压榨骑手索取效率,近期在外卖平台与商户的合作方面也曝出了不少负面消息,将盖在两家的线下争夺战之上的幕布掀开了一角 。
2020年8月7日,广东汕头的一个饿了么商家投诉称:在入驻饿了么时向平台交了2000元保证金,在饿了么营业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自家店铺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因此想要转入美团,但当联系工作人员退回保证金时对方表示如果要去美团便无法退还保证金 。更令商家感到气愤的是,此后他发现,自家店铺的配送范围被修改成了山上的墓地 。
对于本次事件,工作人员回应称系代理员工操作失误,目前已经更改并取得了商家的谅解 。这起投诉最根本的原因,来自平台的“战略合作协议” 。
自今年5月,饿了么在线下与商家谈合作时,会鼓励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协议要求商家按照协议中规定的区域和门店集中资源与饿了么开展合作,不再和其他外卖平台开展合作 。平台也会为商家提供抽佣比例、流量支持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
疫情对餐饮行业影响颇深,早在疫情刚刚出现时,贾国龙曾称“西贝的账面现金撑不过三个月” 。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2020上半年,包括百盛中国、海底捞、呷哺呷哺在内的十几家餐饮巨头,营收与净利均双双暴跌,其中海底捞亏损达9.65亿元 。作为餐饮巨头都尚且如此,规模不及西贝、海底捞的千千万万中小餐企乃至个体餐馆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 。